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自由与焦虑:麦克尤恩《星期六》中的异化书写

发布时间:2021-11-01 19:05
  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星期六》反映了他在"后9·11"时代对于英国中产阶级焦虑困境的思考。从异化研究的角度来看,小说主人公贝罗安对个人自由主义的焦虑源于现代工业社会内蕴的异化危机。麦克尤恩在故事中展现了贝罗安遭遇的价值异化、消费异化和主体异化,诠释了他对当代中产阶级焦虑困境的独特理解。贝罗安重理性、轻人文的认知取向,既投射出当代中产阶级内部的趣味落差,也揭示了科技商品符号化对这一阶层产生的道德异化力量。在麦克尤恩看来,惟有与他者建立信任,通过道德共情散发的救赎力量,方能解除消费主体异化带来的风险问题,缓解现代工业社会中弥漫的焦虑情绪。 

【文章来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43(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价值异化:科学“进步”与人文精神
2. 消费异化:科技商品与道德认知
3. 主体异化:“风险社会”下的“信任”与救赎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麦克尤恩《星期六》中的“后9·11”式崇高[J]. 但汉松.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2]异化、物象化、拜物教和物化[J]. 韩立新.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4(02)
[3]消费异化: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一个重要维度[J]. 赵义良.  哲学研究. 2013 (05)
[4]消费意识形态:符码操控中的真实之死——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解读[J]. 张一兵.  江汉论坛. 2008(09)



本文编号:3470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470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7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