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子的成长—《教授之屋》与《邻居罗西基》中的生态思想探究
发布时间:2021-11-17 12:50
本文以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的中晚期作品《教授之屋》与《邻居罗西基》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结合大地伦理学、深层生态学以及生态女性主义等理论,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两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圣彼得、汤姆·奥栏和罗西基身上所蕴含的生态思想予以解读,以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凯瑟中晚期作品的生态批评研究作进一步补充和创新。本文在绪论中陈述了薇拉·凯瑟其人其作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对选题做简要分析。论文主体部分共四章。第一章主要分析了《教授之屋》所体现出的工业文明发展所带来的物质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的盛行,以及在此背景下人与自然所遭受的危机。小说中圣彼得教授作为一个拥有自然之子基因的清醒者,与家人盲目追求享乐不同,他仍然抱有对自然的渴望,但因为其自然意识还处于萌芽阶段,无法抵御强大的物质主义的侵袭,在经历了严重的精神危机后圣彼得还是失落了自然理想。第二章主要围绕汤姆·奥栏该人物,分析了他在不断探索蓝岩平顶山的过程中,自然生态意识所经历的成长,即从一开始对自然漠视,到逐渐尊重、热爱并意识到自身对整个自然共同体的责任,到最终完成自我实现,真正成为了自然的化身。在奥栏身上可以看到凯瑟所追求的自然理想...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薇拉·凯瑟的小说创作
1.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出发点与意义
2. 现实境遇:自然之子的冲突与撕裂
2.1 工业文明下的自然与人性危机
2.2 圣彼得教授对自然的向往
2.3 圣彼得教授的精神危机
3. 理想境界:自然之子的诞生
3.1 汤姆·奥栏的生态意识成长
3.2 汤姆·奥栏的自我实现
3.3 理想自然之子的不完整性
4. 生态乌托邦:自然之子的成熟
4.1 共生状态:人与自然的互融为一
4.2 人际和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
4.3 完美人生:自然之子的最终实现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学视域下的《教授之屋》解读[J]. 李江秀. 大众文艺. 2017(21)
[2]薇拉·凯瑟短篇小说的主题研究[J]. 丁玫.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4(05)
[3]论薇拉·凯瑟《教授的房子》的审美现代性[J]. 张健然.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04)
[4]阿伦·奈斯的深层生态学思想[J]. 雷毅. 世界哲学. 2010(04)
[5]诗意栖居的典范——薇拉·凯瑟短篇小说《邻居罗西基》的生态批评解读[J]. 谭晶华.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0(03)
[6]薇拉·凯瑟作品的南方主题[J]. 柯可,张桂军.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2)
[7]战争·生态·文学——以美国战争小说为例[J]. 李公昭.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8]生态批评:界定与任务[J]. 王诺. 文学评论. 2009(01)
[9]“机械运转背后隐藏的力量”:薇拉·凯瑟小说中的多元文化情结[J]. 孙宏. 外国文学研究. 2007(05)
[10]深层生态学的理论梳理及评析[J]. 贾学军.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博士论文
[1]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域下的薇拉·凯瑟小说研究[D]. 孙凌.吉林大学 2012
[2]维拉·凯瑟的生态视野[D]. 谭晶华.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文明梦的追寻与失落[D]. 戴秋诗.南京师范大学 2015
[2]《教授的房子》的生态主义解读[D]. 周文军.福州大学 2013
[3]薇拉·凯瑟拓荒小说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D]. 呙艳妮.湘潭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00944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薇拉·凯瑟的小说创作
1.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出发点与意义
2. 现实境遇:自然之子的冲突与撕裂
2.1 工业文明下的自然与人性危机
2.2 圣彼得教授对自然的向往
2.3 圣彼得教授的精神危机
3. 理想境界:自然之子的诞生
3.1 汤姆·奥栏的生态意识成长
3.2 汤姆·奥栏的自我实现
3.3 理想自然之子的不完整性
4. 生态乌托邦:自然之子的成熟
4.1 共生状态:人与自然的互融为一
4.2 人际和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
4.3 完美人生:自然之子的最终实现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学视域下的《教授之屋》解读[J]. 李江秀. 大众文艺. 2017(21)
[2]薇拉·凯瑟短篇小说的主题研究[J]. 丁玫.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4(05)
[3]论薇拉·凯瑟《教授的房子》的审美现代性[J]. 张健然.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04)
[4]阿伦·奈斯的深层生态学思想[J]. 雷毅. 世界哲学. 2010(04)
[5]诗意栖居的典范——薇拉·凯瑟短篇小说《邻居罗西基》的生态批评解读[J]. 谭晶华.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0(03)
[6]薇拉·凯瑟作品的南方主题[J]. 柯可,张桂军.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2)
[7]战争·生态·文学——以美国战争小说为例[J]. 李公昭.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8]生态批评:界定与任务[J]. 王诺. 文学评论. 2009(01)
[9]“机械运转背后隐藏的力量”:薇拉·凯瑟小说中的多元文化情结[J]. 孙宏. 外国文学研究. 2007(05)
[10]深层生态学的理论梳理及评析[J]. 贾学军.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博士论文
[1]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域下的薇拉·凯瑟小说研究[D]. 孙凌.吉林大学 2012
[2]维拉·凯瑟的生态视野[D]. 谭晶华.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文明梦的追寻与失落[D]. 戴秋诗.南京师范大学 2015
[2]《教授的房子》的生态主义解读[D]. 周文军.福州大学 2013
[3]薇拉·凯瑟拓荒小说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D]. 呙艳妮.湘潭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00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500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