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史主义视角下《午夜的孩子》的解读
本文关键词:新历史主义视角下《午夜的孩子》的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一直致力于小说创作。他的小说多数采用历史与政治相结合的模式对历史进行描述和解构。《午夜的孩子》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部小说以历史和神话虚构相结合的叙事手法讲述了萨利姆家族的历史。它真实地描写印度独立前后人们的生活状态,并展现了二十世纪的印度历史。本文选取《午夜的孩子》为研究素材,以新历史主义为理论依据,研究《午夜的孩子》是如何把印度独立前后60年的历史逐一展开的。文章将会以新历史主义的三个特征“文本的历史性”“历史的文本性”以及“颠覆与含纳”为基础,探索《午夜的孩子》这部小说叙述历史的方式和深层含义。论文分为五个章节,引言章节针对作家作品进行了简介,对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进行整理。第一章介绍了新历史主义理论的起源,发展,定义以及三大主要特征。从而为本文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章以“文本的历史性”为契机,研究了《午夜的孩子》这一文本的历史性,解释了文本产生的历史根源和宗教背景。第三章以“历史的文本性”为基础,结合文本内容对历史的展现手法逐步分析,例如大历史的小写复数化和历史叙事策略。第四章从“颠覆与含纳”入手,探讨了二者在文本中的具体运用包括对主人公写作语言以及宗教文化的分析。从而归纳总结了小说的整体脉络和主题。作者以新历史主义的角度解读《午夜的孩子》,从人物的经历和历史事件入手,重构了印度独立前后的大历史。论文关注历史与文本的互文性,强调颠覆中的含纳的力量;在尝试理解拉什迪本人及其作品的同时,为读者提供一个独特的阅读视角。
【关键词】:拉什迪 《午夜的孩子》 新历史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561.074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Introduction9-16
- 0.1 Introduction to Salman Rushdie and Midnight’s Children9-12
- 0.2 Literature Review12-14
- 0.3 Thesis Statement14-16
- Chapter One Theoretical Basis16-25
- 1.1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Historicism16-18
- 1.2 Definition of New Historicism18-20
- 1.3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New Historicism20-25
- 1.3.1 The Historicity of Text20-22
- 1.3.2 The Textuality of History22-23
- 1.3.3 The Subversion and Containment23-25
- Chapter Two The Historicity of Text in Midnight’s Children25-40
- 2.1 The History Background27-35
- 2.1.1 India Independence and the Midnight’s Children in the Novel29-31
- 2.1.2 India-Pakistan War and Shiva31-33
- 2.1.3 Dictatorship of Indira and Parvati33-35
- 2.2 Religious Culture35-40
- 2.2.1 Christian Culture37-38
- 2.2.2 Islamic Culture38-39
- 2.2.3 Buddhist Culture39-40
- Chapter Three The Textuality of History in Midnight’s Children40-56
- 3.1 The Lowercase and Plural of History41-50
- 3.1.1 The History of Massacre and the Story of Saleem’s Grandfather43-44
- 3.1.2 The History of Hindus’ Destruction and the Story of Saleem’s Father44-46
- 3.1.3 The History of India-Pakistan War and the Story of Saleem46-50
- 3.2 The Diversity of Historical Narrative Strategies50-56
- 3.2.1 Nonlinear Narrative Strategy51-52
- 3.2.2 Myth Fiction Narrative Strategy52-54
- 3.2.3 The Contingency of Narration and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54-56
- Chapter Four Subversion and Containment56-64
- 4.1 Subversion and Containment of Saleem56-59
- 4.1.1 The Subversion and Containment between Individual and Group57-58
- 4.1.2 The Subversion and Containment between Reality and Myth58-59
- 4.2 The Subversion and Containment of Classes59-61
- 4.2.1 The Subversion and Containment from Upper Class to Lower Class59-60
- 4.2.2 The Subversion and Containment from Lower Class to Upper Class60-61
- 4.3 The Subversion and Containment of Culture Background61-64
- 4.3.1 The Subversion and Containment in Different Writing Discourses61-62
- 4.3.2 The Subversion and Containment in Different Cultures62-64
- Conclusion64-66
- Notes66-67
- Bibliography67-6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69-71
- Acknowledgements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芝;;从天真到成熟——论《午夜的孩子》中的“成长”[J];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04期
2 王春艳;;《午夜的孩子》中的对话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3 王振平;;后殖民时代文化冲突的文学阐释——评《午夜的孩子》[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10年01期
4 吴燕;;印度民族道路之探索——《午夜的孩子》的后殖民主义解读[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5 董艳焱;刘克东;;中心与边缘——《午夜的孩子》与《兄弟》中人物身份的动态建构[J];外语学刊;2011年06期
6 刘巍;;《午夜的孩子》中文化与宗教的第三空间建构[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7 张晓红;;记忆的家园,历史的想象——解读拉什迪的《午夜的孩子》[J];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02期
8 苏忱;;拉什迪《午夜的孩子》中被消费的印度[J];当代外国文学;2014年01期
9 陈小丽;;拉什迪《午夜的孩子》中文化的冲突意识研究[J];甘肃理论学刊;2010年01期
10 任玉鸟;;五味杂陈的酸辣酱——拉什迪《午夜的孩子》中的后殖民混杂性解读[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齐园;《午夜的孩子》——重新认识历史[N];文艺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航;新历史主义视角下《午夜的孩子》的解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2 陈小丽;《午夜的孩子》中文化的冲突与文化的相融意识解读[D];兰州大学;2007年
3 熊敏;《午夜的孩子》中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融合[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任今照;建构在第三空间之上的文化认同—《午夜的孩子》的后殖民主义解读[D];内蒙古大学;2010年
5 高蒙;以魔幻现实主义解读拉什迪《午夜的孩子》[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6 唐丽;危险的游戏[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7 任玉鸟;论萨尔曼·拉什迪《午夜的孩子》之文化混杂性[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8 吴燕;印度民族道路之探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新历史主义视角下《午夜的孩子》的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99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59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