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自然:论菲利普·拉金、泰德·休斯和谢默斯·希尼的诗歌
发布时间:2022-02-09 18:14
自然一直都是英国诗歌的重要主题,从古英语诗歌里的凶猛怪兽,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田园,从浪漫主义时期的崇山峻岭,到维多利亚时期的物竞天择,再到上世纪初乔治时期的怀旧乡村。那么从战后英国诗歌来看,历史悠久的自然主题又有怎样的发展呢,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论文将从生态批评学者索珀(Kate Soper)的建构论出发,具体分析拉金、休斯和希尼这三位代表性诗人的作品,从而揭示战后自然诗歌的总体趋势。生态批评是文学研究对当代生态危机的回应,旨在反思文学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态批评内部对这一关系存在不同的看法。部分学者支持传统的再现论,他们认为文学应当完全客观地再现自然,这有助于人们正视和尊重自然。索珀(Kate Soper)等学者则指出再现论的局限,并借用后现代建构论对其进行修正:尽管自然本身是客观实在的,但人们形成的自然概念总是建构之物,文学中的自然融入了作者的视角和思想,也深受文化和社会语境的影响。索珀还特别指出,人们将自然视为尊重的对象,其实就已经在建构自然概念。当我们通过索珀的理论来考察拉金、休斯和希尼的诗歌时,会发现这三位诗人都认识到自然概念的建构性,并用相似的方式建构自然概念。就建构性而...
【文章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理论方法
第四节 主要内容
第一章 拉金:感受自然
第一节 死亡的阴影
第二节 不确定的信仰
第三节 消失中的乡村
第二章 休斯:想象自然
第一节 理性的困境
第二节 女神的救赎
第三节 永恒的荒野
第三章 希尼:阐释自然
第一节 成长的启蒙
第二节 冲突中的土地
第三节 超越的理想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特德·休斯中后期诗歌的社会生态观[J]. 陈红. 外国文学研究. 2014(06)
[2]价值语境下的认知与情感——谢默斯·希尼诗歌的经典性[J]. 殷企平. 外国文学研究. 2014(04)
[3]拉金眼里的大自然——以《空缺》为例解读拉金的存在观[J]. 肖云华. 外国文学评论. 2014(02)
[4]想像世界 感官世界 泛灵世界——论泰德·休斯儿童诗的三重维度[J]. 李子丹. 外国文学研究. 2014(01)
[5]诗的疗伤:谢默斯·希尼的苦难诗学[J]. 刘炅. 外国文学. 2013(06)
[6]帝国的重建——从曼布克奖看当代“英国性”问题[J]. 罗晨,王丽丽. 外国文学. 2013(04)
[7]“什么是我的民族”——谢默斯·希尼诗歌中的爱尔兰身份[J]. 戴从容. 外国文学评论. 2011(02)
[8]寻找英国的花园——菲利浦·拉金诗歌中的生态意识[J]. 吕爱晶. 外国语文. 2010(04)
[9]文学、历史、社会:当代北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的政治诗学[J]. 张剑.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0(01)
[10]“哈代热”与英格兰性[J]. 何宁. 外国文学动态. 2009(04)
博士论文
[1]对话、平衡与超越[D]. 梁莉娟.中央民族大学 2013
[2]特德·休斯诗学研究[D]. 凌喆.浙江大学 2013
[3]城市漫游者的伦理衍变:论菲利普·拉金的诗歌[D]. 陈晞.华中师范大学 2011
[4]菲利浦·拉金的“非英雄”思想[D]. 吕爱晶.中山大学 2010
[5]从断裂到弥合:泰德·休斯诗歌的生态思想研究[D]. 刘国清.东北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17444
【文章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理论方法
第四节 主要内容
第一章 拉金:感受自然
第一节 死亡的阴影
第二节 不确定的信仰
第三节 消失中的乡村
第二章 休斯:想象自然
第一节 理性的困境
第二节 女神的救赎
第三节 永恒的荒野
第三章 希尼:阐释自然
第一节 成长的启蒙
第二节 冲突中的土地
第三节 超越的理想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特德·休斯中后期诗歌的社会生态观[J]. 陈红. 外国文学研究. 2014(06)
[2]价值语境下的认知与情感——谢默斯·希尼诗歌的经典性[J]. 殷企平. 外国文学研究. 2014(04)
[3]拉金眼里的大自然——以《空缺》为例解读拉金的存在观[J]. 肖云华. 外国文学评论. 2014(02)
[4]想像世界 感官世界 泛灵世界——论泰德·休斯儿童诗的三重维度[J]. 李子丹. 外国文学研究. 2014(01)
[5]诗的疗伤:谢默斯·希尼的苦难诗学[J]. 刘炅. 外国文学. 2013(06)
[6]帝国的重建——从曼布克奖看当代“英国性”问题[J]. 罗晨,王丽丽. 外国文学. 2013(04)
[7]“什么是我的民族”——谢默斯·希尼诗歌中的爱尔兰身份[J]. 戴从容. 外国文学评论. 2011(02)
[8]寻找英国的花园——菲利浦·拉金诗歌中的生态意识[J]. 吕爱晶. 外国语文. 2010(04)
[9]文学、历史、社会:当代北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的政治诗学[J]. 张剑.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0(01)
[10]“哈代热”与英格兰性[J]. 何宁. 外国文学动态. 2009(04)
博士论文
[1]对话、平衡与超越[D]. 梁莉娟.中央民族大学 2013
[2]特德·休斯诗学研究[D]. 凌喆.浙江大学 2013
[3]城市漫游者的伦理衍变:论菲利普·拉金的诗歌[D]. 陈晞.华中师范大学 2011
[4]菲利浦·拉金的“非英雄”思想[D]. 吕爱晶.中山大学 2010
[5]从断裂到弥合:泰德·休斯诗歌的生态思想研究[D]. 刘国清.东北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174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617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