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华文文学的文化反思——以《芳华》《忠臣逆子》为例
发布时间:2022-02-13 21:50
文化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存在方式,是一个历史性民族为自己的现实生活所建立的意义规范,并在时间中保存下来。文化虽先验于个体存在者,需要个体在后天的生活经验中不断适应、习得,但并非不容质疑、不可改变的"绝对命令"。将西方文化作为镜鉴自身的"他者"有助于我们更为清醒、全面地认识自己。北美华文文学因其创作群体文化背景的双重性,天然地具有放眼世界的视角和文化反思的意味。严歌苓的长篇小说《芳华》通过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独特的民族心理结构及内在灵魂形象的刻画,揭示了时代的分裂和民众矫揉造作的集体潜意识,对中国文化中"虚伪性"的一面进行了深刻反思。袁劲梅的中篇小说《忠臣逆子》通过戴家四代人的家族变迁史,探讨了历史时代与文化环境的局限性,并能透过表面的文化现象深入至潜伏在人性之下的文化之根,揭示出生活的根本目的。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5(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存在方式的“文化”的哲学释义
二、《芳华》的“白舞鞋”与“黑布鞋”
(一)“白舞鞋”——英雄刘峰的幻灭
(二)“黑布鞋”——何小曼的分裂
三、《忠臣逆子》的“戏局内”与“戏局外”
(一)戏局中的“辫子”
(二)戏局外的“黄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回到形而上学的基础[J]. M.海德格尔,梁志学. 世界哲学. 1964 (02)
本文编号:3623983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5(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存在方式的“文化”的哲学释义
二、《芳华》的“白舞鞋”与“黑布鞋”
(一)“白舞鞋”——英雄刘峰的幻灭
(二)“黑布鞋”——何小曼的分裂
三、《忠臣逆子》的“戏局内”与“戏局外”
(一)戏局中的“辫子”
(二)戏局外的“黄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回到形而上学的基础[J]. M.海德格尔,梁志学. 世界哲学. 1964 (02)
本文编号:36239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623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