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丁尼生诗风之嬗变

发布时间:2022-02-14 11:06
  丁尼生的诗歌大致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其不同时期的风格特征明显。其早期美学思想上受到柏拉图、康德、柯尔律治、济慈等人影响较大,注重艺术本身的价值,“为艺术而艺术”。创作风格上,丁尼生注重感官之美和内在的情绪体验,将诗、情、画、乐有机融合为一体。艺术上的唯美理想与现实生活的厌倦乏味形成对立,使得丁尼生的抒情诗常以爱情的隔绝题材为主,体现出一种“厌世情绪”和“死亡之美”,这与浪漫主义运动的“唯我论”与诗人性格具有密切的关联。丁尼生在中期努力创作更具客观性质的诗歌,发表于1842年的诗集与1833年以前的诗歌风格上差异明显,逐渐由早期的“厌世情绪”向中期的“淑世情怀”过渡。丁尼生诗歌在中期创作加强了现实的互动,诗歌的时代特征明显,其核心价值在于构建维多利亚时期的伦理秩序,强调“婚姻伦理责任”、“个人自由与政治秩序”、以及“帝国怀旧与爱国情操”等。思想偏向传统但不守旧,注重维护维多利亚时期的主流价值观,从而有利于调和社会矛盾和稳定社会情感,使得诗歌因为有用而存在。同时在诗歌形式和主题进行了创新,创作了不少优秀的史诗、叙事诗和戏剧独白诗。如《国王的田园诗丛》和《伊诺克·阿登》中抒情与叙事的... 

【文章来源】:安庆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丁尼生早期抒情诗的“唯美”与“厌世情绪”
    第一节 感官之美——诗、画、乐的有机融合
    第二节 隔绝题材诗中的厌世情绪与死亡之美
    第三节 丁尼生唯美厌世诗风的根源及其嬗变
第二章 丁尼生的中期诗歌的伦理价值及淑世情怀
    第一节 秩序的构建——《国王叙事诗》中的婚姻伦理
    第二节 保守的革新者——丁尼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第三节 丁尼生诗歌中的民族主义与爱国精神
第三章 丁尼生晚期的悲观主义与超世精神
    第一节 秩序的崩塌——丁尼生诗歌的悲观转向
    第二节 丁尼生的超世精神及救赎之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附录二:《夏洛特女郎》绘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丁尼生《公主》的早期跨文体翻译研究及译介学思考[J]. 宋莉华.  中国比较文学. 2017(03)
[2]“帝国的怀旧”与罗曼司的复兴——论维多利亚时代“新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J]. 张德明.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2(04)
[3]闻一多与丁尼生[J]. 范东兴.  外国文学研究. 1985(04)



本文编号:36244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6244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d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