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死疲劳》的叙事艺术
本文关键词:论《生死疲劳》的叙事艺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正《生死疲劳》出版后,吸引了众多论者从民间立场、历史、宗教、轮回等角度进行分析解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从叙事学的角度对其研究的文章还不多见。本文试图从形式批评的角度对《生死疲劳》的叙事艺术进行论析,以此来探究《生死疲劳》在艺术形式上的贡献。一、叙事结构《生死疲劳》借用佛教"六道轮回"的形式来展开故事。地主西门闹土改时被枪毙,在阎罗殿鸣冤叫屈,又遭阎王欺瞒,虽放回阳间,却托生为驴,而后又转生为牛、猪、狗、猴,终于转生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生死疲劳;叙事艺术;莫言;民间立场;小说情节;分析解读;叙事结构;叙述视角;六道轮回;艺术形式;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莫言小说叙事学研究”(批准号:13BZW15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生死疲劳》出版后,吸引了众多论者从民间立场、历史、宗教、轮回等角度进行分析解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从叙事学的角度对其研究的文章还不多见。本文试图从形式批评的角度对《生死疲劳》的叙事艺术进行论析,以此来探究《生死疲劳》在艺术形式上的贡献。一、叙事结构《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红妍;;《生死疲劳》:对民间与历史的另一种把握[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石若英;;论《生死疲劳》中的“月亮”原型[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李明刚;;论《生死疲劳》轮回视角下的佛性拯救[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8期
4 李自国;;讲述历史 反思人性——解读《生死疲劳》的叙述者[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5 张超荣;;《生死疲劳》的全面解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12期
6 李焱;;论《生死疲劳》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02期
7 陆展;;《生死疲劳》中动物的“主体意识”[J];淄博师专学报;2013年04期
8 鄢玉菲;;《生死疲劳》的荒诞暴力与禅意内涵[J];文学教育(下);2014年02期
9 孟利;;《生死疲劳》中女人生之疲劳[J];现代妇女(下旬);2014年01期
10 胡云;;论《生死疲劳》的叙述分层及其意义[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妙羡;;翻译伦理下探究《生死疲劳》被西方读者接受的原因[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2 李丹;;一出庸俗的惨剧——长篇小说《蛙》批判[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子宏;《生死疲劳》的阅读疲劳[N];桂林日报;2006年
2 杨继渊;浓墨重彩再现中国半个世纪乡村史[N];云南日报;2013年
3 李浩;惊讶和热情:我看《生死疲劳》[N];北京日报;2006年
4 李敬泽;“大声”:再见长河落日[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夏一璞;女性解放中的生死疲劳[N];经济观察报;2014年
6 胡子宏;最深切的感受:疲劳[N];兰州日报;2006年
7 财经媒体记者 方敢;后泡沫时代,酒企的“生死疲劳”[N];华夏酒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罗四,
本文编号:398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98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