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维廉与中国现代诗学传统
本文关键词:叶维廉与中国现代诗学传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叶维廉的比较诗学理论,与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诗学理论有着密切的精神联系。他的比较诗学的理论追求:会通中西诗学、寻求共同的文学规律与美学据点;他的比较诗学研究范式:关注诗歌的表现媒介——语言、追求历史的考证与审美的思考之结合;以及他比较诗学研究的"出位之思":寻求诗歌与绘画、音乐、小说、影视艺术的美学会通等,都与以吴宓、朱自清、钱钟书、宗白华、朱光潜等人为代表的中西比较诗学理论研究的传统,是一脉相承的。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院;
【关键词】: 叶维廉 现代诗学传统 比较诗学 理论追求 研究范式 出位之思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叶维廉比较诗学的理论探究》(项目编号:16YJ001)
【分类号】:I207.2
【正文快照】: 叶维廉曾在《我和三四十年代的血缘关系》(1977)一文中,追思与探究过其诗歌写作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三四十年代的诗人与诗歌的“血缘”关系,他详细列举出他曾仔细研读过的诗人、诗作,并将自己的诗歌创作所受他们的影响一一剖析。在这篇文章里,叶维廉为我们勾勒出了上世纪三四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伟;;放逐、愁渡、游走——叶维廉的心灵旅程和学术之路[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洛夫;;泛论叶维廉的诗散文[J];华文文学;2012年02期
3 陈慧桦;叶维廉第一本英文诗集出版[J];华文文学;1994年02期
4 许祖华;从现代到古代——叶维廉及其诗歌创作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柯庆明;叶维廉诗掠影[J];诗探索;2003年Z1期
6 罗森堡,蒋洪新;庞德、叶维廉和在美国的中国诗[J];诗探索;2003年Z1期
7 闫月珍;;叶维廉对道家美学抒情性的探寻[J];学术研究;2008年05期
8 张志国;;窗中·风景——叶维廉诗歌的存在之思[J];诗探索;2010年03期
9 石了英;;叶维廉“纯粹经验”美学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吴晟;;叶维廉《古镇湖口》解读[J];写作;199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屠岸;;从深沉回归率真——序叶维廉诗选[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志国;;窗中·风景——叶维廉诗歌的存在之思[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卢秋红;;寻找与安顿——叶维廉诗中的“永绝家园”[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古远清;;学者化的诗人,作家化的学者——评叶维廉的诗论[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霍俊明;;流年木马:母语乡愁·城市强权·历史除魅——关于叶维廉《雨的味道》的阅读札记[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北塔;;“蝙蝠依声音飞翔”——谈叶维廉诗歌中的音乐或乐音[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聂国艳;;民族文化的断裂与寻找——从叶维廉《寻找中国》组诗谈现代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翁文娴;;「定向迭景」时期的爆发能量——叶维廉60年代诗学与诗[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蒋登科;;论叶维廉诗论的学术品格[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亮;;“郁结”:从文化心态到美学形态——读叶维廉《雨的味道》[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石剑锋;叶维廉:诗是我人生第一个坐标[N];东方早报;2008年
2 本报实习生 赵菁;感受诗歌的眩目色彩[N];中国艺术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张元章;乡愁:我在这头 吉大在那头[N];珠海特区报;2011年
4 王士强;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召开[N];文艺报;2008年
5 徐学;中国的力量[N];福建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鹏;叶维廉比较诗学学科理论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娜娜;叶维廉的“传释学”理论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5年
2 曾庆玲;叶维廉“整体性”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志国;叶维廉:在隔绝与汇通之间[D];南京大学;2005年
4 李水波;“错位”与“回归”[D];中南大学;2009年
5 夏云峰;论道家美学对叶维廉文学研究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于伟;论叶维廉的道家美学思想与其诗学理论建构的关系[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7 罗玲;叶维廉纯诗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8 谢丽娟;差异与汇通[D];河南大学;2011年
9 刘丽娜;论叶维廉诗论中的自然观[D];西南大学;2006年
10 赵东;“比较”与“汇通”[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叶维廉与中国现代诗学传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7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417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