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无处流浪——以《伤逝》为例探讨女性角色转变及两性利益关系

发布时间:2017-06-08 04:01

  本文关键词:无处流浪——以《伤逝》为例探讨女性角色转变及两性利益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两性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的转变不单单关联着个人处境的变化,还深深地影响着两性的利益关系的转变。立足于本体论这一新的阅读视野,《伤逝》得到了新的阐释空间。子君的出走与死亡意味着20世纪女性的自我主体建构,这是现代女性新的预言。当代多元化的生存空间令女性在多元角色转变中变得疲惫,在恒定自我的同时,女性需要以本体论的方式思考自身的存在价值和意义,新的生存方式令无处流浪的女性终有自己的安身之处。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子君 女性角色 伤逝
【分类号】:I210.6
【正文快照】: ——以《伤逝》为例探讨女性角色转变及两性利益关系《伤逝》作为“五四”文化构建的重要作品,拥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它从知识分子启蒙者的情感经验出发,呈现出对两性情感的关怀和知识分子思想求索过程中的犹疑及苦恼。以往的文学批评多以涓生这一男性视角来探讨两性的情感处境,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敬立;;唱歌一般的哭声,给旧我送葬——《伤逝》新解[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2 周伟鸿;;重读《伤逝》[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3 安文军;;病、爱、生计及其他——《孤独者》与《伤逝》的并置阅读[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4 夏明钊;;鲁迅《伤逝》申论——答林志浩先生[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实习生 夏帆 张柳;歌剧《伤逝》走向市场[N];重庆日报;2004年

2 记者 吴秀萍;“重庆造”音乐剧《伤逝》七月亮相[N];重庆日报;2004年

3 曾子炳;《伤逝》里的鲁迅[N];文学报;2012年

4 唐民皓;用“后摄影”手法让文学可读可看[N];光明日报;2013年

5 见习记者 彭德倩;《伤逝》探索昆曲新路[N];文学报;2003年

6 本报驻沪记者王寅;现代昆剧《伤逝》[N];南方周末;2003年

7 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特约记者 刘勇;因为孝长久 所以爱弥坚[N];光明日报;2014年

8 王干 邋;向鲁迅学习爱[N];工人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喜梅;爱已殇逝,生命之歌不绝[D];山西大学;2015年

2 王兵;论《伤逝》的内在意蕴和象征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玉英;女性批评下的《伤逝》解读[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4 李霞;歌剧《伤逝》中女主人公的角色及唱段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敖锤;歌剧《伤逝》人物形象与演唱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于宪淼;歌剧《伤逝》中悲剧人物子君的形象塑造与演唱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薛团华;《伤逝》主人公子君的艺术分析与表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8 段颖;歌剧《伤逝》中子君咏叹调的唱段分析[D];山西大学;2013年

9 张艳;歌剧《伤逝》子君咏叹调试析[D];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

10 杨靖;歌剧《伤逝》重唱作品的演唱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无处流浪——以《伤逝》为例探讨女性角色转变及两性利益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12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4312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c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