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陀小说意象结构中隐匿的“小城”文化心理结构
本文关键词:师陀小说意象结构中隐匿的“小城”文化心理结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师陀的创作中有三个重要的意象:"车站""塔"与"深宅"。这三个意象在师陀创作中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意象结构,反映出作家"外来文明—人文文化精华—封建纲常秩序"三维互参的多元文化心理结构,展现了作家对于现代与传统文化的复杂认知与态度。同时,师陀的这种文化心理结构也相应存在于以"小城"为原型进入文学想象的其他具有人文性倾向作家的创作中,成为小城叙事的重要特点。这种多元文化心理结构形成于"小城"所独据的历史文化空间,成就了小城叙事在现代文学场域中的独特价值意义。
【作者单位】: 文艺报社;
【关键词】: 师陀 意象结构 小城 文化心理结构
【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20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传统中的人文主义思潮及作家作品研究”(项目批准号1101072C)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浪漫主义传统中的人文主义思潮(项目批号2012SJB75000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中国历史现代转型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项目批号2012M52103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师陀的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中有三个重要的意象:“车站”“塔”与“深宅”。这三个意象在《果园城记》不同的短篇之中反复出现,形成了稳定的意象结构,反映出了作家“外来文明—人文文化精华—封建纲常秩序”的三维文化心理结构和其对于现代与传统的复杂认知与态度。值得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增杰;返乡十日——师陀访谈录[J];新文学史料;2005年02期
2 王鹏飞;记忆中的身影——与陈婉芬女士谈师陀[J];新文学史料;2005年02期
3 卢建红;;知识者还乡的另一种叙述——论师陀的《掠影记》[J];名作欣赏;2007年16期
4 王欣;;近八十年来师陀研究述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陈晨;;历史皱褶处的生命悲剧——论师陀对于生命存在的追问与探询[J];江汉论坛;2011年04期
6 李宝团;;师陀笔谈写作[J];新闻爱好者;1987年05期
7 刘纳;;人生命运的悲歌——读师陀《劳生之舟》[J];语文学习;1991年12期
8 王理香;论师陀小说的艺术风格[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9 徐妍,师陀;单纯是一种强度的情感——读师陀的《期待》[J];名作欣赏;2003年12期
10 马俊江;《师陀著作年表》勘误补遗及其他[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纳;;师陀创作的艺术个性[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2 王红玉;;生命伦理的暖色调——师陀作品的自然主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孔范今;一部别开生面的“师陀论”[N];光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欣;师陀论[D];兰州大学;2011年
2 关士礼;师陀乡土小说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雪英;师陀作品的多元主题与归结[D];扬州大学;2009年
2 夏治华;师陀的散文世界[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灿;论师陀小说中的乡村与城市想象[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熊洁;论师陀小说叙事艺术[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席军刚;师陀小说的诗意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6 唐鑫;论师陀小说的创作[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琳;师陀小说人物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简金芝;论师陀的创作心理变迁[D];山东大学;2007年
9 王鹏飞;论师陀早期小说中的悲剧色彩[D];河南大学;2003年
10 何琴丽;时空视野下的师陀小说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师陀小说意象结构中隐匿的“小城”文化心理结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51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455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