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小说语言论
本文关键词:刘震云小说语言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刘震云是一个语言天赋很高的作家,其小说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来自语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的语言虽然也经历了一些变化,显示出丰富性和多样性,但基本风格还是很明显的,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带有现代特点白描体的使用;与"拧巴"叙事相对应的"拧巴"语言;反讽修辞的大量使用。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刘震云 小说语言 “新白描体” “拧巴”式语言 反讽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变异修辞视角下的新时期小说语言研究”(编号:12YJA740029)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项目号:PPZY2015A00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崔宗超;;“拧巴”与“绕”:生存伦理与语言逻辑的双重错位——刘震云小说主旨与风格探微[J];小说评论;2014年04期
2 范宁;;刘震云:我是中国说话最绕的作家吗[J];长江文艺;2013年03期
3 马俊山;;刘震云:“拧巴”世道的“拧巴”叙述[J];当代作家评论;2011年06期
4 刘震云;陈平原;孟繁华;李敬泽;安波舜;陈晓明;;从《手机》到《一句顶一万句》[J];名作欣赏;2011年13期
5 赵东祥;;论刘震云对鲁迅小说传统的继承与发展[J];艺术广角;2011年01期
6 孟繁华;;“说话”是生活的政治——评刘震云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J];文艺争鸣;2009年08期
7 李书磊;;刘震云的勾当[J];文学自由谈;1993年01期
8 刘震云;;读鲁迅小说有感:学习和贴近鲁迅[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静;;《一句顶一万句》的中国古典小说叙事模式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2 王娇娇;李瑞楠;;从模因论视角分析句式“不是A,而是B”——以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为例[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3 江南;;刘震云小说语言论[J];甘肃社会科学;2016年03期
4 江南;;变异句式与变异修辞——《一句顶一万句》中“不是A,而是B”的“拧巴”修辞[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5 王娇娇;李紫嫣;;浅谈刘震云小说的狂欢化语言风格[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6 叶爱欣;刘琳;;21世纪以来河南当代文学研究综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7 王悦华;;由《一句顶一万句》看“中国式孤独”[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6年01期
8 王娇娇;孙琪;;试论刘震云小说的平民化语言风格[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9 李忠超;;“中国式”的孤独与寻找——评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10 孔维丹;;刘震云《我不是潘金莲》的荒诞意味[J];文学教育(上);2016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宁;;刘震云:我是中国说话最绕的作家吗[J];长江文艺;2013年03期
2 刘構;;一个作家身后的“蓄水池”——刘震云访谈[J];朔方;2013年02期
3 刘震云;姜广平;;胡思乱想·胡说八道·冷幽默[J];西湖;2012年08期
4 陈晓明;故乡面与后现代的恶之花——重读刘震云的《故乡面和花朵》[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李建军;尴尬的跟班与小说的末路——刘震云及其《手机》批判[J];小说评论;2004年02期
6 周罡 ,刘震云;在虚拟与真实间沉思——刘震云访谈录[J];小说评论;2002年03期
7 刘震云;;三问三答[J];大家;2001年04期
8 贺仲明;独特的农民文化历史观——论刘震云的“新历史小说”[J];当代文坛;1996年02期
9 刘震云;整体的故乡与故乡的具体[J];文艺争鸣;1992年01期
10 刘震云;;读鲁迅小说有感:学习和贴近鲁迅[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自然;论刘震云小说的批判精神[J];唐山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2 边赫;赵亮;;刘震云低度情感[J];英才;2001年08期
3 梁鸿;试论刘震云小说的闹剧冲动[J];河南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4 郑秀珍;;新的叙述姿态——刘震云的“新历史”小说[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安波舜;;一句胜过千年——读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J];出版广角;2009年04期
6 张敏;;刘震云与乡土审视[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李存;;找寻那触动心神的一颤——浅析刘震云新作《一句顶一万句》的知己意识[J];名作欣赏;2010年15期
8 马云鹤;;消解孤独的两种方式——浅析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J];当代文坛;2010年06期
9 赵明河;;用幽默化解严酷的现实——访作家刘震云[J];人民教育;2011年07期
10 倪娟娟;;论刘震云小说的反讽艺术[J];文学教育(中);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振华;;刘震云小说的反讽叙事[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郭宝亮;;刘震云的叙事个性及其效应[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3 刘剑;;大雅大俗刘震云[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2)[C];2012年
4 贺仲明;;独特的农民文化历史观——论刘震云的“新历史小说”[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5 马江杜;;论刘震云小说中的新写实主义表现——以“单位”、“官场”系列小说为例[A];多彩贵州文化及文学传承创新研究——2012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第二分会场暨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悦;关于刘震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2 本报见习记者 曹璇;刘震云谈人生与阅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金莹;刘震云:跟故乡说一句心里话[N];文学报;2011年
4 兴安;刘震云:用喜剧的眼睛看透悲剧[N];文学报;2013年
5 秋月白;冷静看待刘震云成诺奖热门[N];深圳商报;2014年
6 陈戎;对话刘震云[N];北京日报;2001年
7 本报特约记者 乐悦;《手机》弄是非 贺岁添乐 解读刘震云 有一说一[N];中国邮政报;2004年
8 韩浩月;刘震云抽身纯文学阵营?[N];工人日报;2007年
9 特约记者 苏珊;刘震云:写作对我是心理治疗[N];南方日报;2007年
10 舒晋瑜;刘震云:耐人寻味的幽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庆华;刘震云小说论[D];南京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琳;论刘震云小说的独创性[D];南京大学;2013年
2 马亚颖;论刘震云小说中的知识分子话语[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章忠;论刘震云“故乡系列”的历史叙事[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4 刘妍;刘震云小说的家园书写[D];山东大学;2015年
5 卢月风;刘震云小说现实主义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6 宗晓东;乡土的沧桑与农民的悲哀[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7 梁贺涵;论刘震云“说话”系列小说创作风格[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8 曾颖;刘震云小说观念与创作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刘双;论刘震云的“说话”系列小说[D];复旦大学;2014年
10 王维志;文字与影像的双重变奏[D];渤海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刘震云小说语言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99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509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