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小说研究综述
本文关键词:贾平凹小说研究综述
【摘要】:贾平凹从出道以来就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从"说不尽的《废都》""新叙事范式的尝试""文化追寻与地域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和"贾氏人物大观园"四个方面概述了学术界对贾平凹小说的研究,并对当前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希望对以后贾平凹作品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 东华理工大学;
【关键词】: 贾平凹 废都 聊天式 文化追寻 人物形象
【基金】:校级科研基金立项“贾平凹长篇小说研究学术史”(项目编号:DHYC2014029)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在文学界中有一位著名的病人,或者说他也是众多患者中一位知名的作家,一直在学术界被大家提起,他就是贾平凹。在当代文坛上贾平凹是一位非常勤奋的作家,从1974年大学期间与朋友冯有源共同发表《第一双袜子》开始,他在写作上就一直没有停歇,他所创作的散文、诗歌、长篇中篇短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自国;论贾平凹小说创作的家园意识[J];当代文坛;2000年06期
2 刘建军;贾平凹小说散论[J];当代作家评论;1985年01期
3 李洁非;《废都》的失败[J];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06期
4 韩鲁华;世纪末情结与东方艺术精神——《废都》题意解读[J];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06期
5 张新颖;重读《废都》[J];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05期
6 陈晓明;;本土、文化与阉割美学——评从《废都》到《秦腔》的贾平凹[J];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03期
7 王尧;;重评《废都》兼论九十年代知识分子[J];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03期
8 雷达;;模式与活力——贾平凹之谜[J];读书;1986年07期
9 李建军;消极写作的典型文本——再评《怀念狼》兼论一种写作模式[J];南方文坛;2002年04期
10 符杰祥,郝怀杰;贾平凹小说20年研究述评[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云;赵锡均;;论贾平凹小说中的女性意识[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许玉庆;;从“阐释文学”到“文学阐释”——对新时期文学批评的反思[J];长城;2009年02期
3 陈发明;灵魂的追问——读海男新作《马帮城》[J];当代文坛;2003年04期
4 梁竞男;;无法避讳的质疑和反思——逆流而上说《废都》[J];当代文坛;2008年04期
5 程光炜;;批评对“贾平凹形象”的塑造[J];当代文坛;2010年06期
6 黄平;;“人”与“鬼”的纠葛——《废都》与八十年代“人的文学”[J];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02期
7 刘海军;;论新世纪乡村小说的碎片化叙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王晓冬;;解读贾平凹短篇小说《制造声音》[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孙桂荣;;当代文学生产与批评中的《废都》[J];东吴学术;2010年02期
10 赖一郎;;《秦腔》:不问鬼神问苍生[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荣;1993:文学的转型与突变[D];吉林大学;2012年
2 杨洁梅;世纪之交的精神风景[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王义军;审美现代性的追求[D];暨南大学;2002年
4 范耀华;论新时期以来“由乡入城”的文学叙述[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林;中国当代文学宏大叙事中的女性形象书写[D];四川大学;2007年
6 杨永明;士者何为[D];武汉大学;2008年
7 张舟子;在传统和现代之间[D];河南大学;2009年
8 张晓s,
本文编号:650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650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