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白话小说中的民歌——以《金瓶梅词话》和“三言二拍”为例
本文关键词:明代白话小说中的民歌——以《金瓶梅词话》和“三言二拍”为例
【摘要】:在传统的诗词之外,明代白话小说中又出现了一种新的韵文——时兴民歌。民歌的频繁被引用,不是作者依循话本传统的习惯性点缀,而是有意为之的苦心经营。以《金瓶梅词话》和"三言二拍"为例,民歌在小说文本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增强故事的存在感和现实感;2.更好地承担起文本的叙事功能。这两种作用,都是同类作品中的诗词所无法比拟的。明代白话小说中民歌的大量出现,是小说发展史上值得关注的重大变化。
【作者单位】: 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明代白话小说 民歌 文本 叙事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明代文人对时兴民歌的文学接受”(项目编号:AQSK2015B00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07.41
【正文快照】: 明人卓人月曰:“我明诗让唐,词让宋,曲让元,庶几《吴歌》《挂枝儿》《罗江怨》《打枣竿》《银纽丝》之类,为我明一绝耳。”(1)“我明一绝”的说法影响颇大,它代表了李梦阳、李开先、袁宏道、冯梦龙等为数众多的文人对时兴民歌的肯定与揄扬。事实上,明代文人对民歌的接受不仅仅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兆臣;小说与方言——白话小说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命题[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4期
2 卢惠惠,李熙宗;古代白话小说的章句叠架现象[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荆亚玲;;明清白话小说中的大同方言词语[J];语文知识;2007年03期
4 卢惠惠;;论古代白话小说程式存在的合理性[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刘勇强;;探索早期白话小说历史面貌的力作——评俞晓红新著《佛教与唐五代白话小说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张荣荣;;从明清白话小说用字看古今文字的发展演变[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袁书会;;论中国早期白话小说的兴起——从独立讲唱者的出现谈起[J];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08期
8 傅承洲;;从创作主体看古代白话小说的演变[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贾益东;浅析明清白话小说中体现出的商业文化[J];商业文化;1998年03期
10 孙步忠;俗讲及民间讲书唱书促成了白话小说韵散相间体式的定型[J];敦煌研究;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何宗美;白话小说的“苏州奇迹”[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王彬;时间是一种叙事模式[N];文艺报;2007年
3 吴琼;繁征博考 意态沉着[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得书记愧[N];人民政协报;2006年
5 王丹红;新诗中的文言与传统白话[N];文艺报;2002年
6 叶雪萍;闹热[N];语言文字周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凌;形式与细读:古代白话小说文体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卢惠惠;古代白话小说句式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俞晓红;佛教与唐五代白话小说[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永葳;稗史文心[D];浙江大学;2008年
5 黄琦旺;沈从文小说的乡下人意识和原始情欲与近世白话小说的形态[D];复旦大学;2009年
6 雷亚平;从显赫到湮没[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鹤;清代短篇白话小说元话语标记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胡炳娴;明末清初白话小说中的“东京”研究[D];温州大学;2015年
3 祝小贤;初中古代白话小说美育教学探微[D];海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祁秋娟;晚明白话小说中的职业媒妁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5 张婷芳;明代白话小说与谶纬文化[D];山东大学;2011年
6 肖智才;晚清女子革命白话小说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于萍;明末清初白话小说詈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扬;明代短篇白话小说中的祸财叙述[D];河南大学;2010年
9 李丽霞;明清白话小说塾师形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凤伟;古代白话小说中的孔子形象[D];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515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651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