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城市的执迷与乡村的追忆——新世纪文学中的两种矛盾文化心态透析

发布时间:2017-08-14 03:20

  本文关键词:城市的执迷与乡村的追忆——新世纪文学中的两种矛盾文化心态透析


  更多相关文章: 新世纪文学 文化心态 城市 执迷 乡村 追忆


【摘要】:新世纪的文学创作中有两种截然相反但却相互纠缠的矛盾心态:城市的执迷与乡村的追忆。前者是在理性的感性化质变中生成的,后者是在感性的理性化抽离中触发的;前者承载着理想变异的历史阵痛,后者经历着梦境破碎的现实残酷。二者表面上是对启蒙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实质上缺少深层问题的切入,在看似丰盈的复杂心态描摹中,暴露出观察者视域的狭隘与反抗者精神缺席的窘境。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新世纪文学 文化心态 城市 执迷 乡村 追忆
【基金】: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学理依据探究”(2016120)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纵观新世纪文学创作所呈现的文化心理走向,可以发现两种截然相反但却相互纠缠的矛盾心态:城市的执迷与乡村的追忆。一方面,城市是自由绽放的理想之所,是多重欲望恣意满足的魔幻之境;另一方面,乡村是灵魂安顿的宁静港湾,是道德救赎的栖居之地。作家们一方面执迷于城市的繁华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峥嵘,刘彦武;新世纪文学走势研讨会综述[J];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01期

2 杨扬,王鹏飞,王京芳,李相银,邓集田,韩袁红;影响新世纪文学的几个因素[J];文艺争鸣;2005年02期

3 张颐武;李祖德;张冲;赖洪波;师力斌;刘稀元;史静;魏薇;;关于“新世纪文学”[J];文艺争鸣;2006年01期

4 张未民;;中国文学的“时间”——关于“新世纪文学”论述的一个逻辑起点[J];南方文坛;2006年05期

5 雷达;任东华;;“新世纪文学”:概念生成、关联性及审美特征[J];文艺争鸣;2006年04期

6 白烨;;新的裂变与新的挑战——我看“新世纪文学”之二[J];文艺争鸣;2006年06期

7 张未民;;新世纪文学的发展特征[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宋炳辉;;开放的经典教育与新世纪文学生态[J];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02期

9 雷达;;论“新世纪文学”——我为什么主张“新世纪文学”的提法[J];文艺争鸣;2007年02期

10 程光炜;;新世纪文学“建构”所隐含的诸多问题[J];文艺争鸣;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未民;;新世纪文学的发展特征[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2 雷达;;论“新世纪文学”——我为什么主张“新世纪文学”的提法[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2)[C];2007年

3 杨晶;;新世纪文学:过去、现在与未来——“新世纪文学十年”学术研讨会纪要[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6)[C];2010年

4 张未民;;新世纪以来的文学进程[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6)[C];2010年

5 ;年会小组讨论情况 第一小组举行了关于“新时期、新世纪文学的命名及总体研究”的讨论[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未民;;新世纪文学的发展特征[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红秀;;新世纪文学与大众传媒[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雷达;任东华;;新世纪文学初论——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走向[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4)[C];2005年

9 谭光辉;;新世纪文学家的失约与失信[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1)[C];2007年

10 吴思敬;;“新世纪文学”,还是“世纪初文学”?——关于当下文学命名的思考[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2)[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一宁;“新世纪文学研究”渐成气候[N];文艺报;2006年

2 李林荣;新世纪文学新在哪里[N];文艺报;2008年

3 傅逸尘;“新世纪文学”是否该终结[N];文艺报;2014年

4 文波 小石;“新世纪文学”呼之欲出[N];文学报;2002年

5 谭光辉 唐小林 白浩;从新时期文学到新世纪文学[N];文艺报;2006年

6 张未民;呼吁开展新世纪文学研究[N];文艺报;2007年

7 于文秀;“新世纪文学”的空泛能指与文化想象[N];光明日报;2008年

8 朱寿桐 澳门大学中文系;新世纪文学走势与传媒决定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次仁罗布;培养文学新人 繁荣文艺创作[N];西藏日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俞小石;迎接新世纪文学的春天[N];文学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豪杰;苦难中的人性呈现与困境中的精神坚守[D];兰州大学;2015年

2 李岩;论新世纪文学中的“80后一代”[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吕晓春;数字化环境与新世纪文学[D];鲁东大学;2011年

4 谢莹;新世纪文学发展和困境之思[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5 舒侠;新世纪文学的道德性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董亮;新世纪文学的哲学性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仁娟;新世纪文学的思想性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闻彦;新世纪文学的政治性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万水;论新世纪文学的文学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钟振纲;新世纪文学的小城世界[D];海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704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6704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5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