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与视野——拓展六朝文学研究的三点思考
本文关键词:文本与视野——拓展六朝文学研究的三点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六朝文学 文本 视野 多样性 特殊性 流动性
【摘要】:文本与视野之间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二者的良性互动,才能将学术观察引向开阔,将学术思考引向深入。研究六朝文学,要从文本出发,充分认识六朝文学文本的多样性、特殊性和流动性,才能更好地发掘文献与解读文本,摆脱常规思路,在细读中涵泳体会,发现文本的新涵义,进而从中提炼新问题,开拓新视野。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六朝文学 文本 视野 多样性 特殊性 流动性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0&ZD130)
【分类号】:I206.2
【正文快照】: 处于汉唐两个盛世之间的六朝,在政治史上历来被认为是一个充满分裂与动荡的时代,是所谓乱世和衰世。与六朝政治史密切相关的六朝文学史,也因此而背负了“八代之衰”或者“八代之陋”的骂名,而受到轻视乃至鄙视。1抱有这种先入为主的偏见的研究者,好比戴上一副有色眼镜,既无法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铭;;北大与日本举办六朝文学研讨会[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田媛;;2006年中日学者六朝文学研讨会述要[J];文学遗产;2007年04期
3 尹晓立;六朝文学研究的新视野——程章灿《世族与六朝文学》评介[J];江海学刊;1999年06期
4 孙延风;;崇尚征实 锐意创新 简评《六朝文学丛书》[J];博览群书;2001年06期
5 高文强;二十世纪佛教与六朝文学批评研究述略[J];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吴功正;六朝文学的社交社团活动[J];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7 程章灿;;欧美六朝文学研究管窥[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穆克宏;;我与六朝文学研究——治学詹言(上)[J];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02期
9 石任之;;由杜甫对六朝文学之认同论杜诗之“变”[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孙晶;;一部越地文化研究的新作——评《六朝文学与越地文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树功;;论乐府“趋”“送”与六朝文学“写送之致”说的关系——兼论“写送之致”对“韵”本初审美内涵的构建[A];文心雕龙研究第九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曹旭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六朝文学研究谈[N];人民政协报;2007年
2 范子烨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邺下风流与北国“六朝文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大伟;佛音缭绕的六朝文学[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坚伟;六朝文学批评“品第”观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乔雅俊;论六朝文学的尚“丽”倾向[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令钊;六朝文学的形式诉求及其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兴泰;“二陆”与六朝文学[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牛犁;六朝文学中的服饰文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6 杨静;论李白女性题材诗歌与六朝文学之渊源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黄硕;钱锺书的六朝文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8 郑健民;韩愈六朝文学接受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张朝富;论庾信诗文的修辞艺术[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冉红音;周作人与六朝文学[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70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670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