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为“文言”一辩——语言辩证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源起

发布时间:2017-08-16 22:05

  本文关键词:为“文言”一辩——语言辩证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源起


  更多相关文章: 文言 白话世纪中国文学 文学审美 语言辩证运动


【摘要】:20世纪初数年间,梁启超、王国维、章太炎、刘师培、鲁迅、周作人、黄人、徐念慈等人在文学的情感与审美功能、个人尊严、汉语本位与民族文化主体等方面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语言、文学与文化实践来回望这一"源起",如何对待文学研究中文言的合法性成为必须正视的问题。这就要求进一步改变思维定势、祛除白话的迷思而以白话与文言辩证运动的观点来看待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这将有助于深入探究作家作品的语言问题,开拓被遮蔽的点和面,使文学史叙事更具科学性与历史性、整体感与动态感,更全面把握多元共生的复杂面貌;有助于激活传统的源头活水,使中国文学与文化得以更健康发展。
【关键词】文言 白话世纪中国文学 文学审美 语言辩证运动
【分类号】:I206.6
【正文快照】: 一、前言:探索文学动力学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观念主导下,“重写文学史”的理论与实践千姿百态,无数被压抑的作家与社团浮出地表,文学地图愈益复杂,如“双翼齐飞”a“民国文学”b“多元一体的文学结构”c或“多元共生体系”d等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庸生;文言小说的观念:“采”[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段庸生;“采”与文言小说[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余丹;;宋代文言小说中的商人形象[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俞钢;;论唐代文言小说繁荣与科举制度盛行的关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董玉洪;;文言小说评点之界说[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段庸生;赵丽君;高倩;;中国文言小说理论论纲[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段庸生;王欢;;中国文言小说古代研究方式述略[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8 段庸生;王欢;;中国文言小说的创作理论[J];晋阳学刊;2011年06期

9 唐富龄;文言小说肖像描写浅议[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6期

10 ;《文言小说家评传》编撰凡例[J];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古耜;《中国小说史略》何以用文言?[N];文学报;2014年

2 石明庆;李剑国先生和他的文言小说研究[N];人民政协报;2001年

3 张新宁;鲁迅与苏曼殊文言小说创作论[N];淮安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金燕;清代文言小说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赵章超;宋代文言小说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俞钢;唐代文言小说与科举制度[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宁;清代满族文言小说家及其小说创作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5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董玉洪;中国文言小说评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唐瑛;宋代文言小说异类姻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庄逸云;清末民初文言小说史[D];复旦大学;2004年

9 邱昌员;诗与唐代文言小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高建青;作为政治的文学语言[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倩;元代文言小说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2 高小杰;宋前文言小说入冥复生故事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储可艳;近代岭南文言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杨志浩;乾隆年间文言小说中的动物幻化[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5 张佳妮;明代万历年间社会经济对文言小说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庄逸云;明代中篇文言小说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7 韦乐;清代文言小说中的婚恋型狐女故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婷婷;清代文言小说中的婢女形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9 杜兴武;晚明文言小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杨秋;元代文言小说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857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6857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2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