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阐释与刘勰的诗学理论
本文关键词:《诗经》阐释与刘勰的诗学理论
更多相关文章: 诗学理论 中国古代诗学 宗经 儒家思想 诗大序 乐府诗 审美价值 儒学思想 美刺 诗歌总集
【摘要】:正《诗经》阐释与刘勰诗学理论关系密切中国古代诗学是以儒家为主体的诗学。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的建构与儒家经典的阐释,特别是《诗经》的阐释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仅表现在经学占据统治地位的汉代,而且贯穿在中国诗学理论发展的整个进程中。魏晋南北朝是经学中衰或者说儒学思想影响力被严重削弱的时期,也常常被人们看成是文学摆脱功利和追求审美价值的时代,但并不意味着《诗经》研究和阐释所建立的诗学原则与规范为人们所轻视。魏晋南北朝诗学理论的形成与系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诗学理论;中国古代诗学;宗经;儒家思想;诗大序;乐府诗;审美价值;儒学思想;美刺;诗歌总集;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诗经》阐释与刘勰诗学理论关系密切中国古代诗学是以儒家为主体的诗学。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的建构与儒家经典的阐释,特别是《诗经》的阐释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仅表现在经学占据统治地位的汉代,而且贯穿在中国诗学理论发展的整个进程中。魏晋南北朝是经学中衰或者说儒学思想影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士奎;盛唐诗学理论特征论略[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徐宝余;汉代诗学理论的《诗》学母体[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杨福俊;;论唐代诗学理论中的中庸思想[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年12期
4 林少琴;;超越宗派:洪亮吉诗学理论初探[J];湖湘论坛;2008年06期
5 江瀚;;先秦儒家诗学理论之嬗变[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范云;;认知诗学理论的渊源与本土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任晓燕;论马利坦诗学理论中诗和艺术的关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余建荣;石天河的诗风与诗学理论初探[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朱学东;性灵出万象 风骨超常伦——论唐代性灵诗学理论[J];云梦学刊;2005年06期
10 张秋红;;传承与开拓——简论方东树的诗学理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开晋;;屠岸对诗学理论的贡献[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谭桂林;;论郑敏的诗学理论及其批评[A];郑敏诗歌研究论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国成;论趣辨味赏诗词[N];湖北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文师华;金元诗学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0年
2 刘磊;朱彝尊诗学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斯琪;春秋用《诗》现象与春秋时期诗学理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2 吴泱荟;托·斯·艾略特诗学理论在中国新时期的接受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3 孙薇;赵瑞蕻诗学理论与西方浪漫主义[D];苏州大学;2013年
4 萨如拉;巴.布林贝赫诗学理论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高彪;陆时雍诗学理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6 任晓燕;从隐形之诗到显形艺术——论马利坦诗学理论中的诗和艺术[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丽曼;朱光潜诗学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周信敏;郑玄诗学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9 徐亚洲;庞德诗学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10 王璐;郑玄诗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65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765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