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福会》的叙事特色解析
本文关键词:《喜福会》的叙事特色解析
更多相关文章: 《喜福会》 谭恩美 叙事结构 叙事策略 叙事语言
【摘要】:《喜福会》是著名的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小说通过描述母女间的复杂关系来表现中美两种文化的冲突以及二者最终的沟通与融合。小说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达40个周之久,获得了“全美图书奖”、“全美图书评论界大奖”、“海湾地区小说评论奖”和“联邦俱乐部金奖”等众多奖。因此,该小说也成为当代美国华裔文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作品。叙事学是对叙事文本的研究,它关注作品的文本本身,通过对作品叙事的分解和重构来分析复杂的文学作品,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成果。本文依据相关的叙事学知识,以Genette、申丹等国内外重要叙事学学者的叙事理论为基础,从叙事结构、叙事策略和叙事语言三方面对《喜福会》的叙事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喜福会》采用多层叙事和嵌入式等多种叙事结构,巧妙的打破时空顺序,使故事在不同人物的现实和回忆之间自由穿梭。同时,谭恩美运用第一人称内外叙事视角切换等技巧将小说中四对华人母女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十六个故事组织在一起。并且,小说结合富有中国元素的语言特色,生动再现了三代华人女性的生活经历。除引言和结语外,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分析了《喜福会》的研究现状和叙事学的相关观点;第二章分析了《喜福会》结构模式中所体现的多层叙事、嵌套叙事和板块叙事的特点;第三章从时间、空间和视角切换三个方面分析了小说所采用的主要叙事策略;第四章主要论述《喜福会》中对汉语语言因素的处理和语言风格的呈现,从小说的语言特色来分析其叙事特点。在结语部分,总结了谭恩美在这部作品中所展现的高超写作技巧和《喜福会》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达到的高度统一。
【关键词】:《喜福会》 谭恩美 叙事结构 叙事策略 叙事语言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Introduction10-14
- 0.1 Background of Study10-11
- 0.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1-12
- 0.3 Thesis Framework12-14
-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14-24
- 1.1 Amy Tan and Her Works14-16
- 1.2 Research on The Joy Luck Club from narrative perspective16-20
- 1.2.1 Research on The Joy Luck Club16-18
- 1.2.2 Research on Narration of The Joy Luck Club18-20
- 1.3 Theoretical Foundation20-24
- Chapter Two Narrative Structure of The Joy Luck Club24-36
- 2.1 Multi-level Narrative Structure24-27
- 2.1.1 The Multi-level Narration of Jing-mei Woo25-26
- 2.1.2 Multi-level Narrations within Mothers and Daughters26-27
- 2.2 Embedded Narrative Structure27-30
- 2.2.1 The Embedded Narrative Structure in Lindo and Waverly’s Stories28-29
- 2.2.2 The Embedded Narrative Structure in An-mei and Rose’s Stories29-30
- 2.3 Block Narrative Structure30-36
- Chapter Three Narrative Strategies of The Joy Luck Club36-46
- 3.1 Temporal Arrangement Strategy36-40
- 3.1.1 Temporal Order37-38
- 3.1.2 Temporal Distance38-40
- 3.2 The Spatial Arrangement Strategy40-43
- 3.2.1 The Story Space40-42
- 3.2.2 The Discourse Space42-43
- 3.3 Narrative Perspective43-46
- 3.3.1 First-person Narration of External Perspective43-44
- 3.3.2 First-person Narration of Internal Perspective44-46
- Chapter Four Narrative Language in The Joy Luck Club46-54
- 4.1 Appl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Chinese Linguistic Elements47-49
- 4.2 Presentation of Fictional Concise and Feminine Linguistic Styles49-54
- Conclusion54-56
- Works Cited56-59
- Publication59-60
- Acknowledgement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玲;;沟通的力量——解读《喜福会》中的人物冲突与解决途径(英文)[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辛洁;;从《喜福会》中的母女冲突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J];知识经济;2010年08期
3 姜凌;;《喜福会》中的汉语(英文)[J];思想战线;2010年S2期
4 刘向辉;;母爱的冲突与回归——重读《喜福会》[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12期
5 欧阳灿灿;;从身体角度看《喜福会》中母女隔阂的形成与消解[J];长江学术;2012年02期
6 冯蕾;;《喜福会》中语言的缺失与自我认同的建立[J];名作欣赏;2013年02期
7 张尖;;《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适应[J];名作欣赏;2013年05期
8 严丽霞;;从《喜福会》看中西面子观[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韦佳星;;从《喜福会》看中西方婚姻观的差异[J];考试周刊;2014年09期
10 邵莉;;读者眼中的《喜福会》民俗文化[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晓;;回译中的问题——以《喜福会》程乃珊译本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静;;论编辑与作者的互动关系——评析《喜福会》[A];我所向往的编辑——第三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谢湘南;横空出世《喜福会》[N];深圳商报;2001年
2 谢湘南;母女之间的奇瑰故事[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郭爽;亚裔美国人:活在两个世界的边缘[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娜;[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年
2 栾程程;《喜福会》的叙事特色解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3 卢静;《喜福会》中民族中心主义的跨文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胡潇;跨文化视野中《喜福会》的文化因素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何立群;见木还是见林:解读《喜福会》对中国文化的描述[D];暨南大学;2003年
6 朱姝姝;基于文本探析《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郭辉;从个人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喜福会》[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阚雯;通向理解之路—《喜福会》文化冲突与身份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9 赵艳平;生存在夹缝中的人—《喜福会》的语言杂糅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10 刘怡;对峙与融合—论《喜福会》的叙事魅力[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832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783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