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高尔基—三部高尔基传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多面高尔基—三部高尔基传比较研究
【摘要】:高尔基学是系统研究高尔基的生平、创作、社会活动、社会政治及其美学和哲学思想的一门研究,高尔基传记研究是高尔基学重要的研究内容。高尔基既有自传,又有多个学者、作家对其作传。这些以高尔基为传主的传记各有特色,各有侧重。但在高尔基学中,研究高尔基传记的文章很少。本文试图对高尔基传进行比较研究,即选取俄罗斯不同时代、侧重不同的三部代表性传记为主要比较对象,这三部传记是格鲁兹杰夫《高尔基传》、巴拉诺夫《高尔基传:去掉伪饰的高尔基及其时代》、巴辛斯基《另一个高尔基》。通过高尔基童年、思想、与列宁、斯大林交往等重大事件的比较,高尔基复杂的内心世界、独特的人格气质得以展现。本文抓住高尔基的三种身份:苦难者、作家、革命者,分析三部传记高尔基形象不同的原因。本文第一章论述的内容:概述高尔基学、高尔基传的研究情况,指出高尔基传记中的重要问题,提出高尔基传记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并以此提出论文的宗旨。二、三、四章分别针对高尔基的苦难早年生活、作家之谜、晚期问题三个主要事件比较研究,呈现高尔基作为苦难者、作家、革命者在三部传记中不同的形象、独特人格、复杂思想。最后分析三部传记高尔基形象不同的原因:传记家意图与传主事实之间的不同;研究资料的不同以及视野的开阔性;传记家的叙述方式、分析方法;时代语境与政治氛围。本文的切入点与倾向在于:一、分析时代语境、传材和传记家意图对高尔基造成的影响,展示高尔基在不同时代的形象,进而展现多面的高尔基及其内心世界。二、深入人性层面,展现高尔基人性黑暗面,揭示童年阴影,以及剖析高尔基的复杂思想:高尔基是反抗专制制度的海燕,又是维护专制极权制度的御用文人;高尔基与列宁决裂,却投入斯大林的怀抱。高尔基的自我颠覆、自我否认都是其复杂思想的体现。“高尔基的矛盾是人、良知、文化和民主传统与暴政、专政、个人意志残暴野蛮性之间的矛盾”。三、多部高尔基传记比较可为同一传主的不同传记研究提供案例研究。在多部高尔基传记中,高尔基形象不同,通过传记理论的分析,其成因是传记家的意图、素材、时代语境、解释方式等。所以这也为同一传主的传记比较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及分析方法:同一传主的传记比较涉及传记的真实性与相对性、传主的主观性与阐释性、传记家的取材、书写意图、解释方式、写作风格等理论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尔基 传记 比较 多面 人性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512.07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一、传记视野与高尔基研究7-21
- (一)高尔基传记概述8-13
- 1、俄罗斯高尔基传记8-11
- 2、欧美高尔基传记11-12
- 3、中国高尔基传记12-13
- (二)国内高尔基传记研究13-15
- (三)高尔基传记比较研究方法15-21
- 1、传主比较15-16
- 2、影响因素16-18
- 3、高尔基传记比较研究方法18-21
- 二、苦难者高尔基21-34
- (一)高尔基的苦难形象21-29
- 1、自传的苦难形象21-24
- 2、《高尔基传》的苦难形象24-27
- 3、《另一个高尔基》的苦难形象27-29
- (二)苦难形象比较分析29-34
- 1、传记家的意图30-32
- 2、传记家选取的传材32-34
- 三、作家高尔基34-42
- (一)高尔基的作家形象34-36
- (二)作家思想之谜36-39
- (三)作家高尔基形象比较分析39-42
- 四、革命者高尔基42-50
- (一)无产阶级道路——与列宁的决裂42-45
- (二)晚年问题——回到斯大林的怀抱45-48
- (三)革命者高尔基形象比较分析48-50
- 结论50-57
- 参考文献57-60
- 致谢60-61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著)及科研情况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兵;浅谈传记文学创作中的虚构[J];云南社会科学;2000年S1期
2 郭久麟;传记文学的性质及功能[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3 杜彩萍;传记文学个性化剖析[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6期
4 ;第二届传记文学国际研讨会[J];外国文学;2001年06期
5 郭久麟;略谈传记文学的主题提炼[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6 张九雨;第二届国际传记文学研讨会综述[J];国外文学;2002年02期
7 白志坚;试论传记文学的艺术性(二)[J];集宁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8 胡芳;浅谈传记文学中的虚构[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全展;世纪之交:中国传记文学的六大热点[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郭久麟;史学与文学的有机结合——关于传记文学的性质的思考[J];重庆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兰村;;对当代传记文学的回顾[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李健;;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传主形象的艺术突破[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3)[C];2007年
3 孙德喜;;书信与传记文学[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黄科安;王伟;;从知识者言说到大众化消费——中国传记文学的百年迂回[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3)[C];2012年
5 李政;;赫梯书信与传记文学——浅析赫梯国王哈吐什里三世致巴比伦国王卡达什曼-恩里尔二世的书信传记价值[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张积玉;;郭沫若传记文学研究述评[A];郭沫若史学研讨会论文集[C];1986年
7 谷辅林;周海波;;郭沫若传记文学的艺术手法[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8 张维;;家书——传记写作的重要素材[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张积玉;;郭沫若传记文学研究述评[A];郭沫若研究(第五辑)[C];1988年
10 刘虹蕴;;传记类文学作品著作权权属判断标准及侵权考量因素的认定——评析柳红诉吴晓波等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案[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第二部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光荣;传记文学的崛起与勃兴[N];辽宁日报;2000年
2 南京大学 杨正润;传记是“中国文学里最不发达的一个部门”[N];社会科学报;2007年
3 李健;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传主形象的艺术突破[N];文艺报;2007年
4 张俊彪;传记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新高度[N];文艺报;2007年
5 唐岫敏;一部西方传记的传记[N];文艺报;2008年
6 湖北荆楚理工学院教授 全展;传记文学闯新路[N];人民日报;2010年
7 驻北京记者 王晓风 通讯员 王云;北京石景山设立“中国传记图书馆”[N];中国文化报;2011年
8 郑一奇(编审);传记文学的价值与出路[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9 全展;传记文学研究的“世纪之作”[N];文艺报;2011年
10 欧明俊;传记文学是人类生命的载体[N];文艺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健;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吴海;清代的学术与传记[D];南京大学;2011年
3 田英华;语言学视角下的传记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孟晖;“传记式批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谢志勇;逡巡于文与史之间:唐代传记文学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史素昭;唐代传记文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王凌云;新时期中国画家传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金正秀;晚清女性传记与国族想象的形成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9 王永;还原·想象·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郭小英;中国现代学术性自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东生;论陈廷一的传记文学创作[D];湖南大学;2013年
2 向刚;《美丽心灵》(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3 李敏;《永不妥协—玛格丽特·撒切尔生活录》(节选)翻译报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4 刘婷婷;论奈波斯传记思想的特征及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郭惠敏;传记文学的翻译策略探讨[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6 陆婷;石楠传记文体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7 罗妙宝;认知整合理论指导下的传记文学英译汉翻译策略及方法初探[D];东南大学;2015年
8 全淑连;亚历克斯·弗格森的《我的自传》汉译实践报告[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江贝贝;英文传记汉译实践报告[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10 于振涛;希腊罗马(从伊索克拉底到苏维托尼乌斯)传记文史特性考察—西方传记文史归属争议的缘起[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194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819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