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性写作的过渡地带——读谢络绎小说集《到歇马河那边去》
本文关键词:当代女性写作的过渡地带——读谢络绎小说集《到歇马河那边去》
更多相关文章: 女性写作 内部逻辑 多芬 《第二性》 波伏娃 卫慧 浩瀚无垠 花城出版社 知识女性 讽刺意味
【摘要】:正想起当代女性写作,我时常会产生恍惚之感:在世纪之交,它曾经引爆了持续的话语狂欢,但此后却如过山车般迅速下滑;如今,其声势和形貌都不再醒目。是什么阻碍了女性写作的持续攀升?是写作的内部逻辑使然,还是遇到了外在的困境? 思考这些问题时,小说《到歇马河那边去》中的一句话击中了我:"她太冷了,她想跑,却不知道该对着哪个方向。"~①毫无疑问,"她"是迷惘的符号,周身洋溢着青春的冲动,但却不知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女性写作;内部逻辑;多芬;《第二性》;波伏娃;卫慧;浩瀚无垠;花城出版社;知识女性;讽刺意味;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想起当代女性写作,我时常会产生恍惚之感:在世纪之交,它曾经引爆了持续的话语狂欢,但此后却如过山车般迅速下滑;如今,其声势和形貌都不再醒目。是什么阻碍了女性写作的持续攀升?是写作的内部逻辑使然,还是遇到了外在的困境? 思考这些问题时,小说《到歇马河那边去》中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晏;女性写作的现状和前景[J];文艺评论;2004年03期
2 吕晓洁;;女性写作与身体[J];中州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佘艳春;;女性写作:抚慰和疏漏——在“断裂”处浮出历史地表[J];江淮论坛;2007年01期
4 刘萌;;人鱼的舞蹈与歌唱——中国女性写作热潮百年谈[J];职大学报;2007年01期
5 张天景;;爱的复归与表达:构建女性写作的社会群体意识[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女性写作与母亲谱系[J];文艺理论研究;1998年06期
7 徐坤;;女性写作:断裂与接合[J];作家;1996年07期
8 刁建;;女性写作[J];北京纪事;2001年01期
9 朱丽丽;在边缘的弱者——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印象[J];江海学刊;2000年03期
10 胡颖峰;“五四”文化传统与女性写作[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艳芳;;从性别对抗到多元化书写——论新世纪女性写作的新走向[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6)[C];2006年
2 魏天真;;女性写作:从性别斗士到社会牛虻——以阿毛的创作为例[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艳芳;;从性别对抗到多元化书写——论新世纪女性写作的新走向[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惠芬;;上海书写和近年女性写作中的性别与空间(提纲)[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荣光启;;“夜半”的女性写作——阿毛诗歌解读[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胡彦;;女性写作:从身体到经验——兼论当代女作家的创作[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7 周瑟瑟;;镜中突围:诗性的逃脱——评阿毛《杯上的苹果》[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川鄂;混乱与秩序:女性写作的另一种可能[N];湖北日报;2014年
2 文学所 文波;女性写作持续趋热走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赵亦冬;女性写作——新世纪的话语霸权?[N];工人日报;2002年
4 傅浩;期待女性写作迈向更广阔的空间[N];文汇报;2001年
5 王艳芳;静默时刻的女性写作[N];文艺报;2006年
6 西篱;上海叙事与女性写作[N];文艺报;2013年
7 林丹娅 厦门大学文学院;女性写作:在混同中清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教授 张保宁;女性写作应该与时代共振[N];光明日报;2011年
9 ;过去与现在的女性写作[N];中国妇女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冯秋子;江苏“女性写作”研讨引发思辨[N];文艺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屈雅红;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艳芳;在通向自我认同的途中[D];南京大学;2003年
3 徐坤;文学中的“疯狂”女性:二十世纪中国女性写作的演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魏天真;女性文学的批判与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艳峰;从依附到自觉[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鄂文津;海外汉学家的明清女性写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小平;非虚构—新世纪女性写作的转向与突围[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崔静;试论消费时代中国的女性意识与女性写作[D];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汪宏波;欧美新移民女作家的女性写作[D];内蒙古大学;2016年
5 李扬;论新世纪女性写作的底层关怀[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6 蒋晔;《神谕女士》中女性的身份追寻[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7 童彩华;社会空间视域中的网络文学女性写作[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8 安正国;对历史的另一种书写——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写作略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邵巧治;女性写作话语策略[D];厦门大学;2001年
10 山郁兰;当代女性写作流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214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821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