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温庭筠儒释道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17-09-09 22:17

  本文关键词:温庭筠儒释道思想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温庭筠 儒释道精神 入世 隐世


【摘要】:唐代社会儒释道三教并存,这种现象在文人身上表现得十分突出,尤其在晚唐乱世生活的温庭筠,具有愤世刺世的儒家思想、叛逆不羁的道教思想和显而不浓的佛教思想,且有互相交融的趋势。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关键词】温庭筠 儒释道精神 入世 隐世
【基金】:作者主持的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山西古代文学家温庭筠文学对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建构作用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I206.2
【正文快照】: 温庭筠是晚唐五代著名文人。他生于太原祁地的名门望族温家。其先祖温彦博是初唐宰相,受唐太宗信任与重用,温家显赫一时,但后来家道中落。他被家族寄予厚望,希望使温家可以再次飞黄腾达,他本人也有光耀门楣的愿望,但怎奈生逢乱世,志高命舛,他有才难以施展,有怨无法呐喊。恃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会;;唐代文人心态变化历程探析——以温庭筠为例[J];学术论坛;2012年03期

2 王世立;;寂寞文士的心灵悲歌——论温庭筠词中的孤独感[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莫军昌;;温庭筠词之梦意象[J];运城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杨遇青;;温庭筠禅思想论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王丽娜;“浪子文人”温庭筠的士人风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6 徐安琪;试论温庭筠其人[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丽荣;;温庭筠儒释道思想探析[J];名作欣赏;2017年02期

2 金业焱;;论“卜居”诗主题的演变及其意义[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3 周茜;;新世纪以来温庭筠研究述评[J];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14年01期

4 昌庆志;温庭筠与商业[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徐兴菊;论温庭筠的“以文为货”[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祝颖;中国古典文学中梦意象的文化蕴含解悟[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燕良轼;中国古代的释梦心理思想[J];长沙电力学院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4期

3 杨卓仁;略论中国古代诗歌中流露的孤独感[J];武陵学刊;1995年04期

4 刘尊明;禅与诗——温庭筠艺术风格成因新探[J];人文杂志;1989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钟鉴;;人文与宗教的互补——儒释道融合的重要经验[J];探索与争鸣;2014年04期

2 邸永君;关于儒释道相互关系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06期

3 金前文;;论北魏后期儒释道三教的发展及其对文学的影响[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叶小文;;刍议儒释道之“和”[J];宗教学研究;2006年01期

5 叶小文;任法融;传印;杜维明;;儒释道三家的当代对话——“中华之道儒释道巅峰论坛”纪实[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苑宜江;;茶文化与儒释道[J];散文百家;2010年07期

7 黄诚;;思想文化史视域中的“三教关系”与信仰世界——以黔地儒释道“三教关系”与宗教文化信仰为个案[J];人文世界;2011年00期

8 代金平;戴明玺;;论儒释道三宗的和谐理念[J];管子学刊;2007年04期

9 ;儒释道三教论道:中国如何实现“和为贵”?[J];法音;2011年11期

10 ;陈寅恪论“儒释道”[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姚炎祥;;关于高僧大休研究的思考[A];纪念大休上人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孔妮妮;;从佛教与道教的对比中看李白思想转变的必然性[A];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3 吴凤春;;儒释道三家思想在圆明园景群中的体现[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二辑)[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张文良;从《三教不齐论》看唐代的儒释道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刘世天;儒释道哲学发展的基本脉络[N];陕西日报;2014年

3 黄云峰 方炜杭 徐树才 金文莲;儒释道三教泰斗武夷山论茶[N];福建日报;2009年

4 书评人 以礼;解析儒释道的基本人生观[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5 宋志明;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N];光明日报;2010年

6 邸永君;儒释道:共撑传统精神大厦[N];中国民族报;2003年

7 初中海;谈山水画儒释道思想[N];美术报;2010年

8 邸永君;儒释道相互关系之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9 宋志明;安顿价值 培育精神[N];光明日报;2006年

10 赵杰;儒释道伊的互补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N];中国民族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任爱翠;儒释道文化的缺省与补偿[D];河北大学;2011年

2 卢晓玲;儒释道三家“水”文化的二分性追宗[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3 刘斯朗;论儒释道对李贽哲学思想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张贤雷;泰山儒释道的文化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袁利波;儒释道论议与隋唐学术[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230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8230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7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