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网络时代政府公信力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6 11:22

  本文选题:网络时代 + 政府公信力 ; 参考:《吉林建筑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出现了严重的政府公信力缺失现象。网络时代的政治生态环境非常复杂,它不仅受传统行政模式的影响,还受政府公开和行政问责因素的影响。但这种环境同时也为政府公信力构建营造了新环境和空间氛围。基于该现状,必须加大对政府公信力构建方法的研究力度,明确相关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政府公信力构建工作的有效落实。在影响政府公信力构建的因素中,笔者认为网络因素影响力比较大,主要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可以说网络时代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政府公信力构建带来了更多挑战,主要包括对以往行政管理模式的挑战、网络权力主体和政府部门相互竞争的挑战,以及网上无政府主义对政府公信力构建的挑战。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政府公信力构建的良好机会也越来越多,在网络时代下,公众参政意识逐渐增强,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更加注重民意、关注民生。本文主要以网络时代为背景,根据网络时代创新性和特殊性,研究其对政府公信力构建的影响。要想促进政府公信力有效构建,必须加大相关调查研究力度,明确网络时代政府公信力相关问题,进而从政府、公众、网络环境三个方面入手分析,明确问题原因并采取科学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法,从根本上提升政府公信力。面对网络时代给政府公信力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政府不仅要利用网络和公众良好交流,还要保证政府形象良好,采取必要的问题预防措施和解决措施,避免网络负效应产生,维护好政府良好形象。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there is a serious lack of government credibility. The politi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network age is very complex. It is influenced not only by the traditional administrative mode, but also by the factors of government openness and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But this kind of environment also creates the new environment and the space atmosphere for the government credibility construction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we must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government credibility, clarify the relevant factors,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government credibility. Among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overnment's credibility,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network factor has great influence, mainly including the positive influence and the negative influence, so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network age is like a double-edged sword. On the one hand, the advent of the network era has brought more challeng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government credibility, mainly including the challenges to the past administration mode,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network power subjects and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s well as the online anarchism to the government credibility construction challenge. On the other hand, with the advent of the network era,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good opportunities to build the cred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network era, the awarenes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is gradually strengthened. In this case, the government pays more attention to public opinion and people's livelihood. This article mainly takes the network age as the background, according to the network age innovation and the particularity, studies its influence on the government credibility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construction of the government's credibility, we must increase the relevant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make clear the relevant problems of the government's credibility in the network age, and then analyze from three aspects: the government, the public and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Identify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and adopt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solutions to improve the cred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face of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about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red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network age, the government should not only make use of the network to communicate well with the public, but also ensure the good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and take necessary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void network negative effects and maintain a good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0;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铁汉;提高政府公信力 建设信用政府[J];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03期

2 盈竹;政府公信力,稳定与效率的纽带[J];小康;2005年09期

3 高卫星;;试论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流失与重塑[J];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07期

4 贺培育;杨畅;;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综述与展望[J];求索;2005年12期

5 李能;;着力提高政府公信力[J];当代江西;2005年09期

6 柳朴方;卢雅卿;;浅析中国政府公信力现状[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7 王福鑫;;试论政府公信力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杨金木;;提高政府公信力之我见[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8期

9 张旭霞;;试论政府公信力和公众的话语权[J];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09期

10 贺培育;殷为;;提升政府公信力:问题、意义与对策[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通化市行政学院课题组;孙蔚;;乡镇政府公信力问题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2 刘金梅;;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途径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3 王颖;;提升政府公信力 构建首都和谐社会[A];全面小康:发展与公平——第六届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12)论文集[C];2012年

4 罗佳;;论微博时代的政府公信力建设[A];全国水利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及水文化研究2012年度优秀论文集[C];2013年

5 张旭霞;;试论政府公信力的提升途径[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世谊;时伟;;论新时期提升政府公信力的路径选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薛瑞汉;;提高政府公信力的现实意义及路径选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杨艳元;;浅谈政府公信力建设问题[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吕龙丹;;转型时期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风险分析[A];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12)——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能力建设研究[C];2011年

10 李坤龙;;政府公信力现状分析与对策[A];民生建设与公共事业发展研究——基于公共事业发展的保障和改善民生途径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教学研究会会长 薄贵利;十大因素影响政府公信力[N];人民日报;2008年

2 荷丰;政府公信力拷问官员良知[N];中山日报;2009年

3 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研究员 欧阳君山;落实“新36条” 政府公信力的难得机遇[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4 李艳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社会底层政治信任研究”负责人、厦门大学副教授;坚持以人为本 提升政府公信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舒圣祥;坚持违法承诺就有政府公信力?[N];深圳商报;2012年

6 本报评论员 闻道;别让质疑声遮蔽政府公信力[N];济宁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蔡若愚;微博时代,重塑受伤的政府公信力[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8 陈朋;公务员形象关乎地方政府公信力[N];学习时报;2012年

9 郑文;“万能回复”让政府公信力“伤不起”[N];河北日报;2013年

10 河北省政研会课题组;影响基层政府公信力的原因与对策[N];沧州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郝玲玲;政府公信力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杨畅;基于政府绩效评估的当代中国政府公信力提升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祖迎;转型期中国政府公信力强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夏芳;我国政府公信力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3 郭玲;网络社会背景下政府公信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蒋律;网络时代下政府公信力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5 黄菊;绩效理念视角下的中国政府公信力提升策略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6 莫柳娟;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7 王淑华;基于公民参与的地方政府公信力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陈媛媛;社会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基层政府公信力建设[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李宗方;论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朱晓洁;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26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026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1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