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大学生微信表情符号的意义建构

发布时间:2020-03-18 22:06
【摘要】:表情符号成为大学生在网络交流中常用的工具,青年大学生在使用表情符号时会发生含义改变和赋予新含义的现象,本文对某高校的11名大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在访谈的过程中收集包含表情符号的对话文本,分析表情符号的使用情况、使用策略和使用效果等情况,在此基础上,从表情符号的主体、内容、表达策略和解读方式四方面探究其特点。笔者发现其规律:第一,笔者认为共同意义空间是大学生在微信人际交流中使用表情符号顺利沟通的前提,在大学校园里,由于共同意义空间的不确定性,大群体内部会形成以兴趣爱好、利益等因素结成的个性化小群体;第二,表情符号的娱乐性和建构性构成了青年亚文化的鲜明风格,但是这种青年亚文化对主流文化并不是一味地抵抗,它是在对主流的社会规范和社会文化进行个性化认同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表情符号的使用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待网络文化呈现抵抗与认同态度的统一。大学生在微信中选择性地使用表情符号就是其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引导青年工作时首先要了解青年所处的网络社会环境,正视网络表情符号的解压阀作用;其次,引导主流价值观对表情符号的深层诠释;第三,要说青年能够听懂的话,主导价值观教育要通过“软性”的手段来呈现;最后,通过各种形式的集体活动增加现实中的人际交流,实现从网络到现实人际的回归。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41;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梅;何明升;;网络集体行动的意义建构——基于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的分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2 王铭玉;于鑫;;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继承与批判[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年03期

3 谭文芳;;网络表情符号的影响力分析[J];求索;2011年10期

4 张培成;;电视新闻话语的零度解码与深度解码[J];新闻爱好者;2009年24期

5 滕雪梅;华乐功;;网络表情符号初探——以当代青少年网络文化为基点[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范敬群;;网络话语意义的生产与传播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任敏;;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类型及其互动逻辑——试谈“差序格局”模型的扩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肖伟胜;;作为青年亚文化现象的网络语言[J];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06期

9 李曦珍;;电视即符号——西方“电视镜像”符号批判理论探要[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10 覃晓燕;;后现代语境下的恶搞文化特征探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疆锋;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胡春阳;传播的话语分析理论[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邝野;网络互动语境下表情包的视觉符号与情感建构分析[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7年

2 王玉;网络表情符号及其建构的文化认同现象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3 郝芙慧;青年亚文化视角下微信表情符号的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16年

4 潘广芝;熟人社会的隐喻与延伸[D];辽宁大学;2015年

5 鲍彬彬;斯图亚特·霍尔文化传播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吕鸽;英格尔哈特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刘旭佳;苏珊·朗格艺术幻象理论探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8 赵瑾;斯图亚特·霍尔“编码与解码”理论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支萌;突发事件情景“切片”与组织意义建构过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李冰清;网络时代的缺场交往与社会认同[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892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5892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d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