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场对学术场的介越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2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翠静;;从学术明星现象看大众文化的回归[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孙丽萍;;聚焦2006“新明星学者”现象[J];北京纪事(纪实文摘);2007年02期
3 章芝羚;;学术明星:文化传播与大众传媒对接的产物[J];今传媒;2007年12期
4 陶东风;;知识分子与文化资本——读布迪厄《反思与实践——反思社会学引论》[J];博览群书;1998年12期
5 柯婧;;学术明星与文化快餐风潮下的符号暴力[J];才智;2008年20期
6 陈文艳;;从“易中天现象”解读《百家讲坛》的成功[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年01期
7 刘玉清;精英文化借传媒走向大众[J];传媒;2002年10期
8 赵允芳;;做电视科教节目的王牌——访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J];传媒观察;2006年11期
9 胡畔;;解析电视知识分子现象[J];传媒观察;2007年11期
10 郭五林;教授走进电视直播间的学理思考[J];当代传播;2003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黄振伟;[N];财经时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姜小玲;[N];解放日报;2006年
3 肖复兴;[N];文汇报;2006年
4 记者 陈香 陈洁;[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宫留记;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成珊;知识分子的传媒化生存[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冯洁;电视媒介中的知识分子话语意义探寻[D];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
3 李仲庆;大众传媒语境下的于丹热解读[D];吉林大学;2007年
4 琚若圩;我国公共电视的定位游离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5 林嘉维;从讲坛类栏目看学者的电视生存[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温波;大众传媒时代知识分子与媒体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7 刘钫;中国电视知识分子发展现状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8 宋仪凯;《百家讲坛》成功策略探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张君;《百家讲坛》栏目特色解读及借鉴意义[D];广西大学;2008年
10 张焱生;机械复制与知识分子身份转型[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00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700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