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角信息组织模式研究 ——复杂科学视野下的信息组织模式
发布时间:2021-06-15 21:32
本文以增强信息组织模式与数字信息环境的适应性与有效性为研究目的,以数字环境复杂性研究为逻辑起点,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系统分析及案例的考察,从数字环境特性出发,分析了数字环境中的信息组织复杂性因素——用户及需求复杂性、信息生态复杂性及信息资源复杂性,并以复杂性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数字环境下信息组织的原则与范式,讨论了信息组织模式衍生的基本机理。在对其共性和本质进行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三个并非全面、但适合于本文讨论语境的信息组织新生态模式,并分别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分析概括了用户认知域结构,提出了适应用户认知的信息组织模式;立足于数字信息资源新的增长点,引入本体演化机制,提出了适应新型数字资源Blog自组织特性的信息重组模式;基于开放和可扩展的信息组织方法,提出了实现信息资源本体与用户问题域融合的信息组织机制与资源建构模式。不同的模式分别加以案例或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这些模式与已有的模式共同构成了信息组织模式体系,进而更好地适应动态变化的复杂数字信息环境。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论文研究框架
境使得广义信息组织概念下的每一个信息活动环节与信息整序密切相关。我们已无法将整序从信息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单独割裂出来。在目前的数字信息管理实践中,数字信息组织承担了多方面的任务。既包括了对信息内容元素、信息格式、元数据、知识组织体系、信息资源集合、信息系统、信息交流流程等进行定义和描述,以唯一标识符予以标记,也包括了对信息内容或信息对象进行动态的链接和重组;此外,在开放(分布式)登记系统进行登记,以供公开查询和调用。从开放的、标准化的和互操作的角度来设计、引用有关技术和系统体系,也成为目前数字环境下信息组织必须要正视的一个问题。上述分析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数字信息组织外延的逻辑延伸,数字信息组织的内容和任务已远远超出了图书情报系统的传统信息组织的范围,正在发生深远意义的拓展。张晓林教授在上述信息组织能力描述基础上,针对数字化信息环境对信息组织的要求,又提出了数字化信息组织的基本框架,并全面地表示出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组织中所涉及的方面和任务,见图 2-1[1]。
2 数字环境下信息组织模式体系馆藏内容的访问受权限管理的控制[1][2]。不直接与元数据容器交互,而是通过 NSDL 的门户站心服务,实现“一个图书馆,多个门户”的理念。根据学生、教师、各层次的公众、图书管理员、NSDL 联团体等),在核心服务的构建中,为用户提供的不同门rtal)、适合特定人群的特殊门户(Specialized Portal)和(Personalized Portal),从不同层面区分用户需求。每类可能不尽相同,但 NSDL 的同一核心服务通过每类门户户中,用户都可以方便地进入到其它类门户中。胡永生组织结构概括为图 2-2[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制定学科信息门户著录规则的探讨[J]. 卢振波,李武,李晓东.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6(04)
[2]基于BLOG平台的协同知识创新行为分析[J]. 苏震. 情报科学. 2006(06)
[3]基于计量方法的学科信息门户资源采选机制[J]. 王建芳.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6(03)
[4]Web 2.0的特色及其对网络信息交流的影响[J]. 王知津,宋正凯. 新世纪图书馆. 2006(03)
[5]学科信息门户相关概念辨析及其发展研究[J]. 张敏,苏建. 现代情报. 2006(04)
[6]网络生态平衡理论探讨[J]. 徐国虎,许芳.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6(02)
[7]用于产品信息评价的术语库构建及应用[J]. 苏祺,李芸,王洪俊.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2006(01)
[8]Web2.0时代信息交流模式分析[J]. 武琳. 情报杂志. 2006(03)
[9]学科信息门户的知识组织体系分析[J]. 冯玉,雷菊霞.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6(01)
[10]从数字图书馆到电子知识空间的信息组织模式转变[J]. 胡永生,黄如花. 图书与情报. 2005(06)
博士论文
[1]从社会性软件、Web2.0到复杂适应信息系统研究[D]. 张树人.中国人民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31803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论文研究框架
境使得广义信息组织概念下的每一个信息活动环节与信息整序密切相关。我们已无法将整序从信息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单独割裂出来。在目前的数字信息管理实践中,数字信息组织承担了多方面的任务。既包括了对信息内容元素、信息格式、元数据、知识组织体系、信息资源集合、信息系统、信息交流流程等进行定义和描述,以唯一标识符予以标记,也包括了对信息内容或信息对象进行动态的链接和重组;此外,在开放(分布式)登记系统进行登记,以供公开查询和调用。从开放的、标准化的和互操作的角度来设计、引用有关技术和系统体系,也成为目前数字环境下信息组织必须要正视的一个问题。上述分析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数字信息组织外延的逻辑延伸,数字信息组织的内容和任务已远远超出了图书情报系统的传统信息组织的范围,正在发生深远意义的拓展。张晓林教授在上述信息组织能力描述基础上,针对数字化信息环境对信息组织的要求,又提出了数字化信息组织的基本框架,并全面地表示出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组织中所涉及的方面和任务,见图 2-1[1]。
2 数字环境下信息组织模式体系馆藏内容的访问受权限管理的控制[1][2]。不直接与元数据容器交互,而是通过 NSDL 的门户站心服务,实现“一个图书馆,多个门户”的理念。根据学生、教师、各层次的公众、图书管理员、NSDL 联团体等),在核心服务的构建中,为用户提供的不同门rtal)、适合特定人群的特殊门户(Specialized Portal)和(Personalized Portal),从不同层面区分用户需求。每类可能不尽相同,但 NSDL 的同一核心服务通过每类门户户中,用户都可以方便地进入到其它类门户中。胡永生组织结构概括为图 2-2[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制定学科信息门户著录规则的探讨[J]. 卢振波,李武,李晓东.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6(04)
[2]基于BLOG平台的协同知识创新行为分析[J]. 苏震. 情报科学. 2006(06)
[3]基于计量方法的学科信息门户资源采选机制[J]. 王建芳.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6(03)
[4]Web 2.0的特色及其对网络信息交流的影响[J]. 王知津,宋正凯. 新世纪图书馆. 2006(03)
[5]学科信息门户相关概念辨析及其发展研究[J]. 张敏,苏建. 现代情报. 2006(04)
[6]网络生态平衡理论探讨[J]. 徐国虎,许芳.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6(02)
[7]用于产品信息评价的术语库构建及应用[J]. 苏祺,李芸,王洪俊.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2006(01)
[8]Web2.0时代信息交流模式分析[J]. 武琳. 情报杂志. 2006(03)
[9]学科信息门户的知识组织体系分析[J]. 冯玉,雷菊霞.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6(01)
[10]从数字图书馆到电子知识空间的信息组织模式转变[J]. 胡永生,黄如花. 图书与情报. 2005(06)
博士论文
[1]从社会性软件、Web2.0到复杂适应信息系统研究[D]. 张树人.中国人民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31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231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