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微信公众号刊文编辑现状与优化策略
发布时间:2023-04-02 09:39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转型迫在眉睫。在传统媒体“两微一端”的新媒体矩阵中,微信公众号是其不得不提的重要部分。依托于微信庞大的用户资源,微信公众平台所拥有的受众潜力不容小觑,同时,微信公众号还具有即时性、互动性、精准性等传播特点,这些优势使微信公众号成为了传统媒体的一条颇具“活力”和“潜力”的传播渠道。但传统报纸陈旧的内容编辑形式已不适用于新媒体传播,微信公众号的内容运营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使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并借鉴梵·迪克新闻话语分析理论框架,对都市报中具有代表性的《大河报》微信公众号刊文编辑现状做系统研究,通过文本和语境两大视角对其微信公众号的刊文内容作梳理和分析。文章通过组建“混合周”的方式,选取了时间跨度为12个月的《大河报》微信公众号刊文样本进行数据统计之后发现,《大河报》微信公众号刊文在发布习惯上采用无菜单栏设置;选用的议题具有多种倾向性;消息来源以权威渠道为主,整合多样信源;呈现形式上为多媒体融合,纯文本内容减少的态势。其刊文标题和文本与传统纸媒相比也有明显改变,具体为标题体现多个宏观主题;体现话题性和矛盾...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及基本理论
(五)创新之处
一、《大河报》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
(一)发布规律
(二)议题设置
1.社会新闻为主迎合受众期待
2.地方新闻为主国内新闻增加
3.横向信息量减少纵向信息量增多
4.从媒体设置议程到公众设置议程
5.社会服务功能强化广告形式软化
(三)消息来源
(四)呈现形式
二、《大河报》微信公众号刊文的内容分析
(一)标题特征
1.呈现多个宏观主题
2.体现话题性
3.使用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标点符号
4.具有明确的受众群体指向
(二)文本特征
1.网络流行语频繁出现
2.刊文的主观倾向性
3.从大众传播到“面对面”传播
4.新闻结构分析
三、《大河报》微信公众号刊文的语境研究
(一)媒体风格的呈现
1.地域风格——社会文化语境
2.网络风格——互联网语境
(二)社会认同视角下的媒体风格
(三)认知模式下的文本再现
(四)互动模式建构
四、《大河报》微信刊文的编辑缺失及优化策略
(一)《大河报》微信公众号刊文的编辑缺失
1.选题与文本组构模式化
2.存在不实信息
3.题文关系弱化,有“标题党”之嫌
4.过于迎合受众,主流引导作用弱化
5.缺乏特色栏目,品牌辨识度不高
(二)《大河报》微信公众号刊文的优化策略
1.对微信刊文进行内容分类
2.合理使用标点符号,重视语言规范
3.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舆论引导作用
4.做有价值的新闻标题
5.进一步强化内容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778997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及基本理论
(五)创新之处
一、《大河报》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
(一)发布规律
(二)议题设置
1.社会新闻为主迎合受众期待
2.地方新闻为主国内新闻增加
3.横向信息量减少纵向信息量增多
4.从媒体设置议程到公众设置议程
5.社会服务功能强化广告形式软化
(三)消息来源
(四)呈现形式
二、《大河报》微信公众号刊文的内容分析
(一)标题特征
1.呈现多个宏观主题
2.体现话题性
3.使用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标点符号
4.具有明确的受众群体指向
(二)文本特征
1.网络流行语频繁出现
2.刊文的主观倾向性
3.从大众传播到“面对面”传播
4.新闻结构分析
三、《大河报》微信公众号刊文的语境研究
(一)媒体风格的呈现
1.地域风格——社会文化语境
2.网络风格——互联网语境
(二)社会认同视角下的媒体风格
(三)认知模式下的文本再现
(四)互动模式建构
四、《大河报》微信刊文的编辑缺失及优化策略
(一)《大河报》微信公众号刊文的编辑缺失
1.选题与文本组构模式化
2.存在不实信息
3.题文关系弱化,有“标题党”之嫌
4.过于迎合受众,主流引导作用弱化
5.缺乏特色栏目,品牌辨识度不高
(二)《大河报》微信公众号刊文的优化策略
1.对微信刊文进行内容分类
2.合理使用标点符号,重视语言规范
3.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舆论引导作用
4.做有价值的新闻标题
5.进一步强化内容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7789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778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