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针刺舞蹈震颤控制区配合西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26 08:22

  本文关键词:针刺舞蹈震颤控制区配合西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年

针刺舞蹈震颤控制区配合西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李颖哲  

【摘要】:背景:帕金森病是一种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以药物为主的内科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和延缓病程,但是长期用药后,患者容易出现各种毒副作用和并发症,如剂末现象、开关现象、不自主的异动症、恶心、呕吐等,甚至有15%的病人根本无效,导致很多病人最后无法坚持治疗。焦氏头针是在传统的针灸医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头针疗法。其所用的穴区和经络、穴位、脏腑有密切联系,是以大脑皮层机能定位为理论依据,以针刺为手段治疗各种疾病的头针疗法。在临床上常用于脑源性疾病的诊疗。舞蹈震颤区来源于焦氏头针,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少阳胆经,针刺舞蹈震颤区既能通过调节督脉、肾经达到补肾填精益髓之功,亦能通过肝胆经调节将军之官以达平肝潜阳、熄内动之肝风,主治舞蹈病、震颤麻痹、震颤麻痹综合征。同时配合传统体针穴位,对证施治,共奏补益肝肾、填精益髓、平肝熄风的作用。在临床与理论指导下,本研究旨在为针灸疗法治疗帕金森病有所突破,同时为头针治疗帕金森病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目的:在系统总结了中西医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观察针刺舞蹈震颤控制区配合西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舞蹈震颤控制区治疗帕金森病可能存在的作用机理。方法: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门诊、病房及香港博爱医院中医门诊,确诊为帕金森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00名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治疗组予头针疗法(舞蹈震颤区)+口服美多巴治疗,再根据证型加用相应体穴,连续针5天,休息2天,四周为一疗程,连续观察三个疗程。对照组予口服美多巴治疗。①主穴:舞蹈震颤区:在运动区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线。配穴:痰热动风证加风池,阴陵泉,丰隆,太冲化痰熄风;血瘀动风证加血海、风池,太冲熄风活血祛瘀;气血两虚证加气海、血海、足三里益气养血;肝肾不足证加肝俞、肾俞、三阴交补益肝肾;阴阳两虚证加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平调阴阳。②操作方法:患者取平卧位,以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舞蹈震颤区:采用平刺法进针,每针之间间隔1寸,快速捻转针体以激发经气,捻转速度应达每分钟200次,捻转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得气后留针30分钟。其他穴位按不同部位常规刺法操作:背部腧穴斜刺,其余穴位直刺,平补平泻。每间隔10分钟行针一次,30分钟后出针。③口服美多巴0.125g-0.25g(根据患者的病情与病程确定服用剂量),一天服用三次。四周为一疗程,连续观察三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各证型之间UPDRS量表及中医功能障碍计分量表差异。结果:1、基线均衡性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共收合格患者100例。治疗组纳入男性患者30名,女性患者20名;年龄最小60岁,最大79岁;病程最短12个月,最长38个月;UPDRS积分52.94士5.43;功能障碍计分12.94±1.70;这50例患者中,8例属于痰热动风证、8例属于血瘀动风证、14例属于气血两虚证、10例属于肝肾不足证、10例属于阴阳两虚证。对照组纳入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25名;年龄最小60岁,最大79岁;病程最短13个月,最长38个月。UPDRS积分54.56±4.56;功能障碍计分11.58±91.92;这50位患者中,11例属于痰热动风证、15例属于血瘀动风证、7例属于气血两虚证、12例属于肝肾不足证、5例属于阴阳两虚证。统计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型、UPDRS量表及功能障碍计分等方面数据后证明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均衡性好。2、治疗前后自身比较结果表明:与各自治疗前积分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都可以显著降低UPDRS总积分(P0.05)。帕金森病患者精神、行为和情绪积分,日常活动和运动功能积分在两组治疗后都显著改善,但是只有治疗组可以降低并发症积分(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都可以显著降低功能障碍计分(P0.05)。3、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UPDRS总分和运动功能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了针刺舞蹈震颤区和口服美多巴中西结合治疗后,治疗组在精神、行为和情绪积分,日常活动和治疗并发症部分的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舞蹈震颤控制区配合西药可显著改善帕金森患者精神、情绪状态,改善生活质量,消除西药治疗后并发症。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多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舞蹈震颤控制区配合西药比单纯使用西药更好地改善了帕金森病患者的功能障碍。其中治疗组临床痊愈0例,明显进步32例,进步18例,稍进步及无效0例,有效率100%;对照组临床痊愈0例,明显进步1例,进步36例,稍进步11例,无效2例,有效率96%。结论:针刺治疗帕金森病安全、疗效可靠。针刺舞蹈震颤控制区配合西药治疗帕金森病不仅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精神、行为和情绪,日常活动,运动功能,还能消除服用西药带来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2.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华青;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5期

2 任晓明;;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唐勇,余曙光,陈瑾;电针促进帕金森小鼠黑质致密部突触形态可塑性的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吴若秋;隋健英;左萍萍;高慧英;王振纲;;大鼠脑内移植肾上腺髓质后单胺类神经递质及超微结构研究[J];贵阳医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5 马骏,王彦春,甘水咏;电针风府穴、太冲穴对PD大鼠黑质神经元凋亡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03年11期

6 谭文澜;帕金森病中医证型与病程各期关系探讨[J];湖北中医杂志;2005年09期

7 宋秋云;帕金森病中医证治体会[J];河南中医;2003年03期

8 马骏,田青,陈雄华,陈泽斌,王彦青,刘又香,孙国杰;针刺对帕金森氏病模型大鼠脑皮质NOS含量的影响[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9 孙斌;帕金森病的现代观(一)[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10 刘峘;陈彪;;帕金森病患者体质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凌云;颤三针为主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2 余瑾;靳瑞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传承暨颤三针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连胜利;《黄帝内经》与帕金森病的关联性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苏诚欢;电针舞蹈震颤区对帕金森病患者fMRI的影响及其即时疗效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陈小兵;137例帕金森病的中医体质调查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小红,陈瑞芳,张伟程;臌胀病的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年02期

2 张勤,张沛霖,宋沧桑,林杉;经穴刺入激光通过尿多巴胺指标提高帕金森病疗效的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年03期

3 张伟程,杨小红;阳痿的中医治疗进展[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年04期

4 朱松;自拟芪芎冠灵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22例的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4期

5 周华青;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5期

6 刘守志,盛宝军;疏肝理气活血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5期

7 阳召军,雷希龄;中医药配合液体疗法治疗尿路结石肾绞痛36例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5期

8 夏耘;浅谈收涩及升提药在临床应用[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5期

9 庄捷;中风临证诊治刍议[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4期

10 蒋玉琼;辨证施护内伤发热32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文娟;李映霞;牛敏芬;何慈胜;程光宇;薛汉荣;吴海桂;;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变化与中医痰瘀虚证相关性研究[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首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季向东;王群松;朱文娴;;利窍益智汤治疗轻度认知障碍临床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季向东;王群松;朱文娴;;补肾祛瘀益智汤治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李新纯;王超英;李庆;;九味镇心颗粒治疗郁病的临床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刘国萍;王忆勤;董英;李福凤;许朝霞;钱鹏;郝一鸣;付晶晶;赵洁;;基于因子分析的脾系疾病问诊症状分布特点及辨证推演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罗瑞静;何建成;袁灿兴;;中医证候研究思路与方法[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郭国康;;滇鹿精片治疗糖尿病186例临床观察[A];第四次全国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芳;;手法治疗胃脘痛30例[A];第十二次全国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调治亚健康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11年

9 罗文杰;吴焕林;王侠;阮新民;;冠心病证候诊断方法及分型文献研究[A];2011·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莉琴;;失眠的中医辨证施护[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对消炎痛型胃溃疡寒热证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其方证相应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张霁;电针“百会透前顶”穴区对帕金森病小鼠干预性的基础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韩玮;移植胰岛细胞和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糖尿病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4 钟雪玉;补阳还五汤加味对缺血性中风大鼠模型作用机制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闫川慧;帕金森病病证结合辨证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梁静涛;气虚血瘀证MCAO大鼠子代的同种证候及疾病趋势诱导形成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马婷婷;针刺特定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罗海鸥;杨明会教授和胃安神法治疗失眠的学术经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9 张鹏;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常见证候、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周冠中;体质评估的关键因素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名霞;祛风化痰针刺法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任珍;针刺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陈立早;舌三针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杨芳;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系统评价[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雷秋红;启膈散联合放射治疗Ⅱ期食管癌痰气交阻证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王雅;鳖龙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吕立宏;(R)-1-氨基茚满和药物雷沙吉兰的合成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连胜利;《黄帝内经》与帕金森病的关联性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牛媛媛;再生汤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的影响[D];河南中医学院;2010年

10 范秋玉;针药结合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华青;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5期

2 周义先,鲍远程;中西医治疗帕金森病概况[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王一德;震颤麻痹综合征的中医辨治[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4 陈建宗,江文,吴宝仁,刘学俊;平颤1号口服液治疗帕金森病40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5 孟立;古法新生——导引按跷(上)[J];按摩与导引;2002年01期

6 孟立;古法新生——导引按跷(下)[J];按摩与导引;2002年02期

7 陈眉;张歌心;;蝮蛇抗栓酶治疗震颤麻痹近期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8 俞竹青;头皮针合四关穴为主治帕金森氏症[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4年06期

9 方剑乔;;论针灸医学的“五性”[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10 任晓明;;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艳华,袁航;立体定向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护理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00年10期

2 梁希彬,罗涌,李丰桥,王晓民;帕金森病回顾与展望[J];科学通报;2000年22期

3 刘焯霖,徐严明;帕金森病诊治进展——帕金森病病因及发病机理[J];医师进修杂志;2000年12期

4 马建军,孙翠萍,徐军,李六一;帕金森病患者的异常视觉诱发电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0年06期

5 邵明,刘焯霖,陶恩祥,陈彪;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关系的探讨[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年01期

6 刘焯霖,张成,陶恩祥,王新德;第13届国际帕金森病会议纪要[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年02期

7 文诗广,陈伟群,蒋云,夏来晓,许贤豪;帕金森病患者平衡障碍的定量评定[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年03期

8 王涛,孙圣刚;帕金森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近况[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年03期

9 陶恩祥;帕金森病的遗传学进展[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年05期

10 张春霞,邹扬,林晖,张玉香;帕金森病35例临床分析[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宏娟;何建成;周阿高;;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的中西结合方法探索[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娄丹;常秀丽;周志俊;;百草枯暴露致帕金森病的机制研究[A];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第14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梁清华;区健刚;曾年菊;熊新贵;陈疆;张雨星;萧梅芳;;帕金森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蛋白质组差异分析[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锐芝;王静梅;周颐;郑春梅;;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帕金森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刘妍梅;陈玲;裴中;周鸿雁;钱浩;张中伟;杨智云;冼文彪;郑一帆;陈杰;张思乐;黎锦如;刘焯霖;;基于稳态的三维高分辨扩散加权序列在帕金森病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郝红琳;刘秀琴;黄颜;孙鹤阳;孟琼;崔丽英;;帕金森病的白天过度嗜睡[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贾树红;陈海波;;帕金森病患者的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曹双双;刘志辉;祝新莉;;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国华;宋军平;;帕金森病发病机制最新国内外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蔡定芳;;帕金森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刚;[N];健康报;2007年

2 蒋雨平;[N];家庭医生报;2007年

3 刘卫宏;[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4 ;[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程守勤;[N];健康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叶芳 通讯员 戴丽娟 王峰;[N];广东科技报;2008年

7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杨子超;[N];健康时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叶芳 通讯员 徐晶;[N];广东科技报;2009年

9 刘振国;[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张昊华;[N];健康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敏;帕金森病患者的辅助诊断与手运动补偿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2 郭素良;帕金森病危险因素及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3 张久权;1.帕金森病磁共振成像研究 2.术前语言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4 姜立刚;中国北方一帕金森病大家系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陈颖源;基于模型的帕金森病分析与控制[D];天津大学;2012年

6 张涛;基于语音特征的帕金森病可视化诊断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7 郭睿;一中国帕金森病大家系的临床特征及致病基因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杨仕林;生活方式、环境因素与帕金森病发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9 董宏利;帕金森病患者便秘的古文献整理及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10 李颖哲;针刺舞蹈震颤控制区配合西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桂小红;39项帕金森病调查表中文版(中国大陆)的信度和效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管定国;帕金森病患者丘脑神经元放电的混沌学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3 肖志英;帕金森病非运动障碍并发症的研究及临床检测手段的评价[D];山东大学;2006年

4 李静;2,3-吲哚醌在帕金森病人中的预警及防治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5 李敬波;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胡丽竹;药、针合用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谢笛;BST1基因rs4698412多态性与散发性帕金森病关联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8 邢学良;经颅磁电刺激对帕金森病影响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刘娟;女性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的改变特征[D];苏州大学;2012年

10 李凤舞;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针刺舞蹈震颤控制区配合西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38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038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b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