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们的诗人——论中国当代诗人对博尔赫斯的接受
本文关键词:诗人们的诗人——论中国当代诗人对博尔赫斯的接受
【摘要】:博尔赫斯的作品自介绍到中国后,就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往关于博尔赫斯对中国小说创作的影响研究较为充分,而在诗歌方面则有所不足。本文首先概括介绍了中国当代诗人1对博尔赫斯的接受情况,然后从"原型意象"、时间观念、神秘色彩、诗歌中的叙事元素等几个方面具体阐释了博尔赫斯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影响,继而说明中国当代诗人对博尔赫斯的文学理念和作品风格并不是毫无保留地接受和简单模仿,而是试图将其理念和创作中的精华部分内化为自身的文学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中国当代诗歌继续发展的可能路径。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博尔赫斯 中国当代诗人 接受情况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第三世界”诗歌译介与20世纪中国诗歌关系研究(14YJC751027)
【分类号】:I106.2
【正文快照】: 一、引言歌德在1827年1月31日的谈话中讲道:“我愈来愈深信,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同时,歌德还提出“世界文学”的概念。2的确,文学从来不是一个封闭圈子里的产物,优秀作家的作品必然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共鸣,在全球化的今天更是如此。阿根廷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8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汉行;博尔赫斯在中国[J];当代外国文学;1999年01期
2 南野;;博尔赫斯诗歌中的几个词[J];山花;1998年11期
3 马永波;;博尔赫斯的雨[J];岁月;2005年07期
4 唐蓉;从圆到圆:论博尔赫斯的时空观念[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01期
5 马永波;;我的博尔赫斯[J];文学与人生;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朴正元;;简论韩中接受博尔赫斯小说创作的情况[J];当代韩国;2007年03期
2 季进;作家们的作家──博尔赫斯及其在中国的影响[J];当代作家评论;2000年03期
3 刘婕;;论博尔赫斯侦探小说的叙事特色[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4 李倩;;博尔赫斯小说疆域的超越性[J];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5 楚金波;卢先龙;;论博尔赫斯迷宫文学的表现手段[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王鹏;;论博尔赫斯小说中的环形叙述时间[J];人文论谭;2012年00期
7 姚新勇;;被遮蔽的博尔赫斯——沉默历史的讲述与凝听[J];国外文学;2009年02期
8 龚丽平;;解读纳博科夫和博尔赫斯作品中的无穷极限[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9 张梦葭;;交叉的网:试论博尔赫斯的时间观及其文化立场[J];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卢志宏;新时期以来翻译文学期刊译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陈博;博尔赫斯文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吴高园;博尔赫斯与中国新时期小说新论[D];武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攀;博尔赫斯的中国想象[D];中南大学;2011年
2 何隽;作为文字形式的“上帝”[D];四川大学;2002年
3 赵瑾;博尔赫斯对先锋派小说家格非的影响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赵世欣;博尔赫斯与中国文化[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秦利利;论博尔赫斯对中国先锋小说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范菁菁;博尔赫斯与新时期中国小说[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征;论博尔赫斯作品中的书籍与阅读[D];暨南大学;2008年
8 王晨;论博尔赫斯创作中的终极关怀精神[D];河南大学;2009年
9 张媛媛;博尔赫斯小说文本中的时空形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任宗瑶;方寸世界大迷宫[D];青岛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进;作家们的作家──博尔赫斯及其在中国的影响[J];当代作家评论;2000年03期
2 高尚,王永年,陈凯先;博尔赫斯之梦[J];外国文学;2000年04期
3 王樽;博尔赫斯和我[J];东方艺术;2000年01期
4 ;对博尔赫斯的解读[J];读书;2000年05期
5 林一安;与博尔赫斯夫人谈文学翻译[J];外国文学;2001年02期
6 申洁玲;;论博尔赫斯小说中的记忆主题[J];国外文学;2008年01期
7 朱寒汛;;另类温情——漫谈博尔赫斯[J];艺术广角;2010年03期
8 唐蓉;;博尔赫斯研究概览[J];外国文学动态;2010年04期
9 陈光孚;对博尔赫斯创作的解析[J];外国文学;1985年05期
10 陈凯先;博尔赫斯作品中的独特见解[J];外国文学;199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倩;;从《世界丑闻》解析博尔赫斯的“作家”身份[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黑暗与图书[N];广州日报;2003年
2 字有主义·杨吉;博尔赫斯的中国猜想[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3 何小竹 (诗人,现居四川);与博尔赫斯单线联系[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4 欧阳江河(诗人、评论家);博尔赫斯,,他该对我们说抱歉[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5 舒建华;《博尔赫斯全集》引进纪事[N];文汇报;2000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于凤川;纪念博尔赫斯诞辰[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徐立钱;他透过失明的双眼看见的[N];中华读书报;2011年
8 陈家桥;阅读博尔赫斯三章[N];文艺报;2011年
9 林一安;博尔赫斯的文学创作与情感纠葛[N];中华读书报;2013年
10 李成;感受活生生的博尔赫斯[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蓉;时间之书——博尔赫斯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陈博;博尔赫斯文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征;论博尔赫斯作品中的书籍与阅读[D];暨南大学;2008年
2 王晨;论博尔赫斯创作中的终极关怀精神[D];河南大学;2009年
3 姜攀;博尔赫斯的中国想象[D];中南大学;2011年
4 赵世欣;博尔赫斯与中国文化[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丽娜;帕斯卡圆球中的无极之境——博尔赫斯《虚构集》叙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张媛媛;博尔赫斯小说文本中的时空形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静;博尔赫斯作品中匕首意象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高之涵;探究博尔赫斯作品中的现实[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9 陈为艳;互文性与“博尔赫斯”的双向阐发[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范菁菁;博尔赫斯与新时期中国小说[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21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021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