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浅析屠格涅夫《父与子》中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冲突

发布时间:2017-10-13 23:15

  本文关键词:浅析屠格涅夫《父与子》中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冲突


  更多相关文章: 屠格涅夫 《父与子》 主人公 内心矛盾


【摘要】:屠格涅夫是杰出的文学大师,也是心理描写的能手。心理描写本身并非目的,而是一种艺术手段,服务于文艺创作是它的根本目的。屠格涅夫用它来有分寸、有层次地逐步凸现人物的性格,描绘人物之间的各种关系和冲突,丰满地再现社会某特定断面的逼真画面,并塑造出活动于该社会断面的生动艺术形象,从而解决他在作品中提出的重大社会历史问题。本文将结合屠格涅夫《父与子》中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冲突进行阐述当时社会状态给人的思想带来的影响。
【作者单位】: 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屠格涅夫 《父与子》 主人公 内心矛盾
【分类号】:I512.074
【正文快照】: 屠格涅夫在一生中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作品,都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是因为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环境和事件。作者在《父与子》的卷首写到:“该小说献给维·格·别林斯基。”这表明作者对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基本态度,也表明作者要在小说中反映已经登上政治舞台的平民知识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揣金辉;;浅析《父与子》中的“新人”形象——巴扎罗夫[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2 朱红琼;;屠格涅夫的社会政治散文诗略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01期

3 孟高旺;杨琳琳;;《屠格涅夫的哲学思想与文学创作》评[J];求索;2013年04期

4 张岚;;探析《父与子》中的虚无主义[J];语文建设;2013年23期

5 王晨;;屠格涅夫文学创作中哲学思想探源[J];学术交流;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丛姗;19世纪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形象[D];辽宁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谢兆丰;;从虚无主义论巴扎洛夫的形象[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王卓;;从虚无主义看《父与子》[J];当代小说(下);2010年10期

3 申家仁;不由自主的倾向——《父与子》的创作过程[J];佛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4 姚海;俄国虚无主义运动及其根源[J];史学月刊;1993年06期

5 雷成德;;站在未来门口的人——简论《父与子》里的巴扎洛夫[J];唐都学刊;1985年02期

6 王林佑;自命不凡的巴扎罗夫[J];外国文学研究;1982年03期

7 德·皮萨列夫;徐荣强;;巴扎洛夫——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父与子》[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本文编号:1027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027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a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