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分析伍尔夫的女权主义思想
本文关键词:从《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分析伍尔夫的女权主义思想
更多相关文章: 弗吉尼亚·伍尔夫 《一间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 双性同体
【摘要】:作为女权主义的代表,弗吉尼亚·伍尔夫大胆批判了父权制社会,提出了"一间自己的房间与钱"的重要性,构建女性自己的话语方式,创造性地提出了"双性同体"的理论思想。建议女性运用双性同体的身份进行创作,反对男性的霸权主义,提倡男女平等,社会和谐相处的理念,对世界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有深刻影响。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外语系;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一间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 双性同体
【分类号】:I561.06
【正文快照】: 1弗吉尼亚·伍尔夫及《一间自己的房间》介绍弗吉尼亚·伍尔夫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中上等收入的家庭,父亲莱斯利·斯蒂芬是剑桥著名的评论家和学者。伍尔夫在浓郁的文艺氛围中长大。她与法国的西蒙·波仪娃和美国的凯特·米莱特并驾齐驱,被称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珊珊;孙媛;;从“双性同体”角度评麦克白夫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赵强;杨攀攀;;不衰的精神,永恒的人格——从《死水》解读看闻一多的人格精神[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3 戚扬;;《围城》中的女性形象——值得宽宥的离经叛道者汪太太[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4 王淑霞;;生存困境中的孤独体验——读陈染《私人生活》有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5 何剑利;马玉蓉;;女权主义的重新思考——解读《内陆深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6 刘琨;;和谐与发展——论伍尔夫《自己的一间屋》中的双性同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7 赵胜杰;张金霞;;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麦琪在父权社会的悲剧命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8 姜伟婧;;后现代语境下的经典重构——以《珀涅罗珀记》和《葛特露与克劳狄斯》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9 陶湘鹤;;《瓦解》:一出英雄的悲歌——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奥康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10 李小冰;;传统性别角色的挑战者——论《无名的裘德》中淑的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纯菲;;女神与女从——中国文学女性伦理表现的两极性[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2 李庚;;电视剧中的性别符号体系解析[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陆兴忍;;后学语境下女性日常生活叙事话语权威的建构[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4 刘怀荣;;“香草美人”与“双性同体”比较研究[A];东方丛刊(2002年第1辑 总第三十九辑)[C];2002年
5 罗婷;卫泽;;“阴阳和谐”与“双性同体”之比较[A];东方丛刊(2003年第3辑 总第四十五辑)[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2 董秀丽;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5 吴芳;西方男性学者视角下的女性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冀;左翼小说革命叙事经验的后世影响(1942-1966)[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冬梅;地域文化视野中的90年代女性城市小说[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源;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陈亚亚;成如容易却艰辛[D];复旦大学;2003年
10 郭海文;唐五代女性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敏;李树;;“双性同体”研究新视角[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钟文华;;论双性同体现象在艺术中的表现[J];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张磊;;论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观”的形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周霜红;欧飞兵;吴慧兰;;岩石下的水晶——文学批评视野中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年01期
5 贲培娣;;“双性同体”研究新视角与批评方法的重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6 王芳;;马维尔的诗歌《花园》中的“双性同体”意识[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崔海妍;;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在中国的接受和影响[J];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05期
8 郭京红;;“双性同体”溯源与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渗透[J];名作欣赏;2011年30期
9 简丽丽;;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J];文学教育(中);2011年09期
10 刘秋菊;;论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观[J];怀化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婷;卫泽;;“阴阳和谐”与“双性同体”之比较[A];东方丛刊(2003年第3辑 总第四十五辑)[C];2003年
2 刘怀荣;;“香草美人”与“双性同体”比较研究[A];东方丛刊(2002年第1辑 总第三十九辑)[C];2002年
3 黄翊;;重要的只是身体——中国当代艺术中“双性同体”符号的分析[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4 李爱云;;女性话语·躯体写作·双性同体——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述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昕;对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双性同体”的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国丽;英美小说中的双性同体[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2 郑炜丽;“双性同体”与弗吉尼亚·伍尔夫[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王宁;父亲掌中的“双性同体”[D];河北大学;2008年
4 周霜红;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诗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陶慧;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双性同体”观[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姜颖;对三部英国战后小说中双性同体形象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7 闫占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双性同体”思想的历史变迁[D];延安大学;2012年
8 隋艳娜;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双性同体”理论在《波比》中角色的体现[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窦冰;双性同体理论视野中的性别诗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冉妮娜;虚幻的“双性同体”[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290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029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