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对童话《夜莺与玫瑰》中玫瑰花的审美认知

发布时间:2017-10-14 23:38

  本文关键词:对童话《夜莺与玫瑰》中玫瑰花的审美认知


  更多相关文章: 《夜莺与玫瑰》 审美认知 玫瑰花


【摘要】:奥斯卡·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为艺术而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他爱花,尤其是玫瑰花。《夜莺与玫瑰》是其代表作,国内外对这部作品多数从唯美主义、死亡美学以及宗教伦理等角度进行研究,文章第一次尝试从文学认知的角度,以"玫瑰花"作为切入点,借用哈佛大学英语系教授伊莱恩·斯卡利著作《由书而梦》中的文学认知理论,从静态的玫瑰、动态的玫瑰和作为媒介物的玫瑰三个方面对《夜莺与玫瑰》中的玫瑰花进行一次审美认知的实践,试着解释阅读中出现的一个现象——玫瑰作为普通的文学形象为何能让人念念不忘。
【作者单位】: 浙江树人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夜莺与玫瑰》 审美认知 玫瑰花
【基金】:浙江树人大学科研项目(2014A22005)
【分类号】:I561.078
【正文快照】: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是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著名作家、诗人、戏剧家和艺术家。王尔德爱美爱花,他对玫瑰花的钟爱体现在诸多作品中,在《阿瑟·塞维尔勋爵的罪恶及其他故事》(1891)中,塞维尔在狭窄的小巷中穿行,几乎“迷失在昏暗街道这张巨大的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隽;;论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美学[J];湘南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何辉斌;;文学想象的认知基础——论斯卡利的《由书而梦》[J];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03期

3 吕晓菲;;从《夜莺与玫瑰》两个中译本透视译者的创造性叛逆[J];外国语言文学;2013年02期

4 何辉斌;;认知视野中的叙事普遍性——论霍根的《心灵及其故事》[J];外国文学;2012年02期

5 何辉斌;;文学批评创新的认知基础——论斯波尔斯基的《自然的缺口》[J];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03期

6 张莉;世纪末的悲哀——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意识解读[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7 彭莉;论王尔德唯美主义与童话的契合[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8 符晓;;浅析王尔德唯美主义童话《夜莺和玫瑰》中的形式美与精神美[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苏晓军;;国外认知诗学研究概观[J];外国语文;2009年02期

10 苏晓军;文学的认知研究史探[J];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玉辉;《荒原》中的意象[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陈艳辉;;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原则在英诗翻译中的运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尹祥凤;罗凌云;詹声斌;;从认知诗学的角度看文学的认知功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王敏;;The Analysis of The Eagle by the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5 钟海英;郭晓俊;;“近山浓抹,远山轻描”的认知理据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6 游燕平;;从邓恩与马维尔等人的诗歌看及时行乐——浅谈文艺复兴时期的英诗主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7 袁萍;;从翻译规范看文学翻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8 曹敏;;布莱克《病玫瑰》赏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6期

9 陈元元;;从《龙王公主》和《海的女儿》看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表现[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李文萍;吴小稳;;认知诗学视角下《晨歌》中的隐喻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允;;从文体特征的对比分析评《上邪》的英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梁晓晖;;认知隐喻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外延[A];认知诗学2014年第1辑[C];2014年

3 唐淑华;;文学语篇的语言学研究视角:多模态认知诗学——《多模态、认知和实验文学》评介[A];认知诗学2014年第1辑[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蔡海燕;论奥登的乌托邦精神[D];浙江大学;2010年

3 毛志文;结构诗学与诗歌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王天红;中国现代新诗理论与外来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5 程玉梅;中诗英译:理论与实践[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张介明;王尔德唯美叙事的理论和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黄晓燕;华莱士·史蒂文斯诗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志杰;文言在外汉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芳;诗歌意象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陆钰明;多恩爱情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海英;叙事时距和时序艺术化操作背后的那座认知冰山[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严霞;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认知隐喻解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旺君;寻爱之旅[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4 周振琳;福克纳小说的叙事模式[D];南昌大学;2010年

5 郎银雪;叙事·认知·修辞[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林玉;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的认知隐喻解读[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媛媛;汉诗英译主客体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甜;视点在认知诗学中的作用[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张燕;认知诗学意象论初探[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10 宋士涛;再论文本世界的基本问题[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银玲,黄河;《夜莺与玫瑰》中的王尔德式美学观[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 王晶波;;《夜莺与玫瑰》中的唯美主义[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郑锦怀;;简评林徽因译《夜莺与玫瑰》[J];龙岩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刘茂生;;王尔德童话的道德阐释:以《快乐王子》为例[J];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02期

5 苏晓军;文学的认知研究史探[J];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6 王玉j;论主体性的基本内涵与特点[J];天府新论;1995年06期

7 苏晓军;;认知科学背景上的文学研究概览[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6年03期

8 刘立华;刘世生;;语言·认知·诗学——《认知诗学实践》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1期

9 熊沐清;;语言学与文学研究的新接面——两本认知诗学著作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4期

10 阎从军;三维解读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闫敏敏;;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审美认知过程[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徐秀芝;名词意象叠加的审美认知机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李暑红;;艺术的审美功能管窥[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殷继英;宋雪梅;;文学艺术对人民大众服务的必要性[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5 张爱民;评吕新的小说《草青》[J];枣庄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陈道谆;;文学语言的双重属性[J];琼州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7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祯;审美认知、审美体验与大学生综合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338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0338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a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