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黑人文学的电影改编略论
本文关键词:美国黑人文学的电影改编略论
【摘要】:近年来,多部改编自美国黑人文学的电影作品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巨大反响,如达内尔·马丁的《凝望上帝》(2005)、李·丹尼尔斯的《珍爱》(2009)等,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史蒂芬·麦奎因的《为奴十二年》(2013)更是获得了第86届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奖,在黑人文学的改编史上可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文章从对人物心理轨迹的挖掘、对人物性格的电影手法展示、对黑人"自由"追求的阐述三方面,分析电影对美国黑人文学的改编策略。
【作者单位】: 西安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黑人文学 美国 电影改编
【基金】:西安财经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论陕西文学作品中的都市价值观——以《高兴》为例”(项目编号:14XCK12)的结题论文
【分类号】:J905;I712.074
【正文快照】: 黑人文学是和犹太文学、南方文学一起构成美国文学独特魅力和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当代黑人在种族运动中得到一定的解放之后,黑人文学对美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1]随着拉尔夫·埃里森、爱丽丝·沃克、佐拉·尼尔·赫斯顿等黑人作家以一部部具有鲜明主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晓洋;马艳红;;论杜波依斯的“双重意识”及其对美国黑人文学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王军;走出种族、阶级与性别歧视的樊篱——评爱丽丝·沃克的《紫颜色》[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田园;付小兰;;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赫斯顿的《他们眼望上苍》[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06期
4 黄晖;20世纪美国黑人文学批评理论[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哲韬;;论安吉罗诗歌的民族主义立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2 田巍;侯彦宾;;论叶芝早期诗歌中的“双重意识”[J];长城;2011年02期
3 何燕李;;美国黑人如何摆脱“粉红色”——盖茨非裔文学理论的“后殖民性”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朱亚梅;张亚红;;从《紫色》看非裔美国人的两难境地[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凌建娥;漂白的世系 不变的枷锁——书写黑人女性命运的《凯恩河》[J];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02期
6 李燕;李怀鹏;;在歧视与抗争中成长的黑人女性——电影《紫颜色》有感[J];电影评介;2008年16期
7 莫兴伟;;论外国文学的多元化批评[J];飞天;2009年18期
8 黄佳佳;;玛雅·安吉罗诗歌中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10期
9 王国琼;;美国黑人文学中的成长小说研究[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18期
10 李珂;;从美国文学中黑人形象看文化的扭曲[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3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修树新;;从《紫色》中透视“善”的内涵[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隋红升;身份的危机与建构[D];浙江大学;2010年
2 栾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张德文;种族身份的思考及其复杂心态的书写[D];吉林大学;2009年
4 赵思奇;贝尔·胡克斯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俞睿;鲍德温作品中的边缘身份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霞;《紫色》中的妇女主义生存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岳金响;对《根》中种族意识的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芮萱;盲从·反叛·回归[D];江南大学;2010年
4 巩凡;美国女权运动的第二次浪潮(20世纪60-80年代)[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丽;圣者与魔鬼的合体《紫色》中莎格“妇女主义者”形象的圣经原型[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6 熊浩;托妮·莫里森“历史三部曲”中的民俗意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刘冬青;《秀拉》中的自我追寻[D];山东大学;2011年
8 李苏;从双重意识和妇女主义角度解读格罗丽亚·内勒的布鲁斯特街小说中黑人的困境与生存[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9 龚婷;构建人类诗意的生存模式[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郭明辉;论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声音与色彩[D];黑龙江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程锡麟;一种新崛起的批评理论:美国黑人美学[J];外国文学;1993年06期
2 袁霁;非洲中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5期
3 王晓路;差异的表述——黑人美学与贝克的批评理论[J];国外文学;2000年02期
4 王晓路;盖茨的文学考古学与批评理论的建构[J];国外文学;1995年01期
5 嵇敏;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批评概观[J];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04期
6 罗婷;美国少数族裔女性主义批评简论[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凤平;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视野与文学批评[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燕乔敏;;浅析美国黑人文学所体现的自我及种族身份认同[J];法制与社会;2009年14期
2 曾竹青;当代美国黑人文学寻根热潮[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3 杨莉,龙迪勇;论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4 陈法春;美国黑人文学对“美国梦”的双重心态[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刘杰;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和社会意义[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6 张学祥;;美国黑人文学传统之鸟瞰[J];电影文学;2008年14期
7 任爱殊;;美国黑人文学中女性角色的塑造[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10期
8 王春晖;;美国梦与二十世纪美国黑人文学[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万惠蓉;;美国黑人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演变[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黄宇洁;张敏;;美国黑人文学中的“自我”[J];小说评论;2010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光慧;;美国黑人文学主题初探[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青;关于美国黑人文学的一部力作[N];中华读书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洪涛;后殖民理论视野下的美国黑人文学[D];苏州大学;2004年
2 赵秀艳;从三部里程碑式的作品看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D];黑龙江大学;2004年
3 李东;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美国黑人文学的嬗变[D];四川大学;2006年
4 李怡;美国黑人文学的里程碑——理查德·德特的《土生子》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5 胡玉乾;反抗中前进——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美国黑人文学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缪肖雨;美国主流文学与美国黑人文学的完美结合[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周朝刚;兰斯顿·休斯诗歌中的黑人身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张宇;从文化碰撞和种族冲突到多元文化共存[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金美兰;《宠儿》中美国黑人文学传统与欧美文学传统的整合[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官芮;从马克思主义视角中的阶级斗争解析《土生子》中的谋杀[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68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068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