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篱笆》——空间理论视域下的身份建构解读

发布时间:2017-10-21 06:15

  本文关键词:《篱笆》——空间理论视域下的身份建构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篱笆》 物理空间 社会空间 心理空间 身份建构


【摘要】:作为奥古斯特·威尔逊《匹兹堡系列》的代表作之一,《篱笆》展现了以迈克森一家为代表的非裔美国人的现实生存空间。本文以列式空间理论为基础,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以及心理空间三大维度解读该作品,试图阐释物理空间对非裔美国人构建自我身份的重要性,并探究非裔美国人在白人主导的社会空间下,对寻求身份定位所做的努力与挣扎,从而进一步揭示出在多重空间的禁锢下,回归与传承传统文化是非裔美国人获得独立心理空间的唯一途径。
【作者单位】: 大连外国语大学;
【关键词】《篱笆》 物理空间 社会空间 心理空间 身份建构
【基金】:2015年度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W2015096)“奥古斯特·威尔逊戏剧空间研究”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5YJC752023) 2015年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篱笆》与《大师哈罗德与男孩》的空间建构比较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I712.073
【正文快照】: 1.引言 威尔逊的这部作品中,空间性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凭借两次获得普利策奖、两次托尼奖以及其 作用。本文运用列斐伏尔在其著作《空间的生它不胜枚举的荣誉,奥古斯特■威尔逊无可厚非 产》中提出的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以及精神空间地被公认为当代最著名的戏剧家之一。他所创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利萍;;女性与自然:《最蓝的眼睛》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J];芒种;2014年07期

2 吴庆军;;当代空间批评评析[J];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02期

3 陈洪江;;奥古斯特·威尔逊戏剧的黑人女性观探究[J];四川戏剧;2014年02期

4 黄坚;杨亮亮;;奥古斯特·威尔逊戏剧中的母亲形象解读[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婷婷;;空间理论谱写的一曲悲歌——论《野草在歌唱》的空间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2 李长中;;“拼凑”的后现代与“总体性”的文本阐释——詹姆逊的“超空间”理论分析[J];东方丛刊;2009年03期

3 何新敏;;空间批评视域下的《宠儿》[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李伟;;空间批评理论在影像空间意义生产中的运用[J];电影文学;2013年13期

5 聂芳;;《无人区》的空间叙事与人性批判[J];电影文学;2014年11期

6 何新敏;赵文博;;《中途》的空间及意义表征[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10期

7 吴丹;;从个体空间视角揭秘苔丝的悲剧[J];长城;2014年12期

8 许锬;;空间批评视角下的《生日》[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9 王辰晨;;何去何从:空间批评视阈下的《达洛维夫人》[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10 李媛;;后殖民语境下《女勇士》的空间意象解析[J];柳州师专学报;201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慧勇;历史与当下危机中的伊恩·麦克尤恩小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李静;“空间转向”中的当代中国小说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玲;通往第三空间的身份之旅[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晓燕;风雨过后的彩虹[D];吉林大学;2009年

3 陈琳琳;日本“京都学派”形成的文化地理空间和学术交流空间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程雨丝;景观中的价值观[D];河北大学;2010年

5 李婷婷;论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的空间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6 于海妮;《远离尘嚣》的空间批评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7 张玉洁;空间批评视域下《占有:一部罗曼史》的研究[D];鲁东大学;2013年

8 李文昕;空间焦虑的书写[D];山东大学;2013年

9 吴利婷;空间视阈下的多丽丝·莱辛的《野草在歌唱》[D];郑州大学;2013年

10 马佳月;空间批评视野下《大街》的冲突主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天平;;上帝还是恶魔?——20世纪美国黑人小说中的父性[J];当代文坛;2008年03期

2 曾艳钰;;当代美国黑人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作品中的历史再现[J];外国文学;2007年03期

3 黄兆群;论美国黑人[J];民族研究;1993年05期

4 程静,郭庭军;走出白人文化霸权的藩篱——对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的后殖民解读[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王业昭;;在诗韵中解放自我——非裔美国女诗人对黑人妇女身份的解读与重构评析[J];当代外语研究;2013年04期

6 崔金枝;;《最蓝的眼睛》之后殖民元素解析[J];芒种;2013年15期

7 黄坚;;他者中的他者——索妮亚·桑切斯激进戏剧中的黑人女性形象分析[J];剧作家;2013年04期

8 梁志健;;自然意象在《最蓝的眼睛》中的象征意义[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杨金海;论人的主体意识[J];求是学刊;1996年02期

10 于文秀;斯皮瓦克和她的后殖民女权主义批评[J];求是学刊;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俊;;《最蓝的眼睛》中非裔美国人的自我憎恨[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01期

2 陈静;;从《根》看非裔美国人的民族文化重建[J];电影文学;2010年06期

3 封金珂;;流散视阈下非裔美国人文化身份的困惑与重构[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4 于晓霞;;寻找失去的家园——试析《紫颜色》中非裔美国人对于传统的追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4期

5 骆洪;;民权运动初期非裔美国人的身份认同——《阳光下的葡萄干》的主题探析[J];学术探索;2013年11期

6 李曼青;;浅析非裔美国人土著语被否认的问题[J];考试周刊;2008年06期

7 陈建平;李秀琴;;非裔美国人的文化遗产意识——《日用家当》解读[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朱亚梅;张亚红;;从《紫色》看非裔美国人的两难境地[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托妮·莫里森,陈陆鹰 ,汪立新;黑人的存在不可忽视[J];当代外国文学;1994年02期

10 闫先凤;;非裔美国人的身份探究——对托妮·莫里森《宠儿》的后殖民主义理论解读[J];大众科技;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褚国飞;;美国种族主义:传统观念的消除仍需时间——访美国三一学院历史学教授葛榭茹[A];共识(2012春刊07)[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马小宁;种族话题又升温[N];人民日报;2008年

2 胡蓓邋(编译);利用DNA构建族谱[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3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张小溪;非裔美国人“黑转白”的悲剧色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关福艳 中共鞍山市委党校;关注民权、弱势群体和人类公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基地 俞可;非裔美国人的教育梦[N];中国教育报;2014年

6 马修·奥布莱恩(Matthew O’Brien) 赵晖民 译;“美国梦”为何在南方破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李公昭;“双赢”:种族歧视下的非裔美国军人[N];文艺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闫勇;健康不平等:美国种族歧视历史的延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9 留美学者 姜晨;精神病患的权利保障 和公共安全需达成平衡[N];东莞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小琳;回归与超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唐琪;探索非裔美国人外周血中预测类风湿关节炎影像学严重程度的标志物[D];中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坤;双重身份的建构—爵士乐与非裔美国人(1920-1979)[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马欣;《非裔美国人的困境》第一章和第三章选择[D];云南大学;2014年

3 刘凤娟;大萧条时期的非裔美国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南;《最蓝的眼睛》中非裔美国人的暴力与非暴力抗争[D];山西大学;2012年

5 韩锐;非裔美国人的自我追寻[D];内蒙古大学;2013年

6 莫璐齐;“黑与白”:20世纪20年代非裔美国人艺术的主流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7 陈帅;非裔美国人与美国深南部两党选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8 郝晓敏;《非裔美国人的困境》第五章选择[D];云南大学;2014年

9 丁姣;论《向苍天呼吁》中非裔美国人的文化创伤[D];湘潭大学;2014年

10 董杰;从困境中得到自由[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717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0717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b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