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欲望三部曲》中的女性消费
本文关键词:论《欲望三部曲》中的女性消费
【摘要】:美国作家德莱赛的《欲望三部曲》描绘了20世纪初美国消费主义兴起之时的社会状况。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在美国消费社会初期已经成为大众消费的领先人物;女性消费表现出三大特征:炫耀消费、替代消费和身体消费。小说中的女性人物不仅消费着商品也消费着"自身",成为消费社会的一道特殊景观。但她们作为消费主体处于两难处境之中,小说中的女性消费现象也反映了作家德莱赛独特的女性观。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外语学院;蚌埠医学院公共课程部;
【关键词】: 女性 消费 欲望三部曲 德莱赛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消费主义伦理在20世纪初美国小说中的肇始与建构研究”(14BWW076)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消费主义的兴起与20世纪20年代美国小说研究”(12YJC752043)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欲望三部曲》(包括《金融家》、《巨人》、《斯多葛》三部小说)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德莱塞历经30多年精心构思而成的作品。小说中的时间跨度也超过半个世纪,整部作品反映了美国从传统社会步入消费社会这一过渡时期的广阔生活画面,描绘了消费主义的兴起在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道超;虚拟交易和消费文化——评德莱塞《欲望三部曲》的主题[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金龙;刘晓民;;西奥多·德莱塞小说创作动因之文化解读——兼谈精神分析学在其中的运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王蓉;;德莱塞笔下的新女性形象——嘉莉妹妹的个性分析[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周弘;;从德莱塞的《美国悲剧》看消费主义对悲剧人性的影响[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4 习强毅;;《欲望三部曲》对美国社会现实的批判[J];芒种;2014年08期
5 张爱玲;;解读《嘉莉妹妹》中四个男性人物对嘉莉的成长作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6 伍雁;;德莱塞《美国悲剧》中克莱德的人生悲剧[J];作家;2014年2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奇;笃信、质疑到重构:论德莱塞小说中的“强者”意识[D];江南大学;2011年
2 张丽;论德莱塞作品中的消费主义和宗教传统[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陈静;[D];郑州大学;2007年
4 闰桂娥;解析《美国悲剧》中的消费主义[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华英;德莱塞长篇小说的悲剧意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6 熊慧;论“欲望三部曲”中美国梦的幻灭[D];湘潭大学;2009年
7 张莹;《欲望三部曲》的主题研究—女性人物视角[D];外交学院;2012年
8 唐红;女性,消费,困境—西奥多·德莱赛《欲望三部曲》中的女性之殇[D];江南大学;2014年
9 谭蓓蓓;转型时期的挑战:论西奥多·德莱塞的《金融家》[D];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
10 张瑞科;论德莱塞小说的现代主义元素[D];江南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霞;;国内汽车市场女性消费趋势分析与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3年11期
2 单正平;;市场经济中的女性消费动力[J];山西文学;2006年02期
3 王振华;;女性消费中几个“有趣现象”[J];大众心理学;2004年02期
4 高媛;陈卓;;从广告语看女性形象的变化[J];新闻世界;2010年11期
5 何静;试论广告中的女性形象[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童维维;;现代女性消费心理分析[J];学习月刊;2007年06期
7 贾凝;;针对女性消费心理企业营销策略探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8年05期
8 郝琳;;浅谈基于女性消费心理的时尚产品设计[J];大众文艺;2011年24期
9 张青;;浅谈女性消费心理和消费引导[J];新学术;2007年01期
10 张樱樱;;浅谈女性消费心理下的化妆品包装设计[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凭;文艳霞;;解读征服女性消费心理的广告魔杖[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星奕;把握女性消费心理制胜险种开发和营销[N];中国保险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张帆;品质消费成我市女性消费的一大亮点[N];承德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朱薇;城市女性消费:美丽新势力[N];中国民航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徐向东;女性消费红透”半边天“[N];中山日报;2005年
5 范春荣;女性消费重点在农村[N];中国财经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金勇;农村女性消费群体成关注重点[N];中国妇女报;2007年
7 记者 张宪;农村女性消费最具增长空间[N];工人日报;2007年
8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 顾秀莲;发展女性消费 扩大消费市场[N];经济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高轶鹏;鹰城女性消费面面观[N];平顶山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郑小玲;女性消费:品牌第一?[N];消费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慧玲;女性消费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宋炎姣;大众文化语境中的女性消费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3 张蕾;中韩两国女性消费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徐桠楠;女性消费心理影响下的平面广告创意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5 张若英;针对女性消费群体的网络营销广告策略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6 曹文婕;消费社会背景下的女性消费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谭箐;自我概念在女性消费市场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8 张馨月;从“减重”到“塑形”[D];吉林大学;2014年
9 熊建华;消费社会理论视角下女性消费类杂志的使用与满足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10 虞艳丽;大众文化时代的女性消费文化及其培育[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787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078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