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雪莱诗歌中的视觉意象
本文关键词:论雪莱诗歌中的视觉意象
【摘要】:雪莱诗歌中有很多视觉意象。雪莱呈现视觉意象的方式主要有:色彩词汇、拟人化手法、比喻手法、视觉意象与其他意象相结合、比喻与拟人相结合。雪莱以视觉意象有效地揭露了黑暗的现实,阐释了深刻的哲理,以借景抒情的方式描写爱情。雪莱以视觉意象真实地再现了美丽多彩的自然。雪莱诗歌中的视觉意象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外语系;
【关键词】: 雪莱 诗歌 视觉意象
【分类号】:I561.072
【正文快照】: 意象是理解诗歌的关键所在,因为诗人是“通过意象或者在意象中感觉的”[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创作了许多自然诗篇。雪莱在他描写自然的诗篇中使用了许多意象如视觉意象、动觉意象、嗅觉意象、味觉意象、触觉意象等。在这些意象中,视觉意象尤为突出。对于视觉意象,有的学者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智义;关于华兹华斯诗学遗产价值的再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刘旺余;;莎士比亚第116首十四行诗的文体特征[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李为民;;《普鲁弗洛克的情歌》里时间和意识的重要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韩巧花;;曹文轩创作的常见意象与审美个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5 顾玉凤;丁富生;;苏曼殊对译介外国文学文本的选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6 游燕平;;从邓恩与马维尔等人的诗歌看及时行乐——浅谈文艺复兴时期的英诗主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7 瞿云婕;;《霍华德别业》和《印度之行》意象体系的嬗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8 陈婷婷;;归隐自然的东西方诠释——小议《归园田居》与《丁登寺赋》的异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9 吴曲;;对启蒙主义语式的成功突围——浅论苏童意向主义写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10 范家灵;;残雪与卡夫卡文本意象之比较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莫先武;;王国维“境界说”对中国百年文论的影响[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许春翎;;古典文学作品英译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阐释——兼评林语堂译介《浮生六记》中的审美体验[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叶菀茵;;服装色彩四分类体系及应用[A];2013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俞若文;曾舒凡;;医疗行业环境用色研究——对比厦门市长庚医院与某省三级甲等医院之环境色彩[A];2013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张敬尧;;浅谈色彩在陈列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以株洲市博物馆临时陈列展览为例[A];博物馆学文集9[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宙嫔;“诗性智者”[D];苏州大学;2010年
2 肖曼琼;翻译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萍;凝视自然的心灵书写[D];吉林大学;2011年
5 蔡海燕;论奥登的乌托邦精神[D];浙江大学;2010年
6 刘云雁;朱生豪莎剧翻译—影响与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王萌;反抗与创造:杰弗里·哈特曼的文学批评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叶蔚芳;华兹华斯诗歌中原初创伤的剖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吴迪龙;互文性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王光利;胡适诗学批判[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媛;影响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邓婉;奈保尔的“文化苦旅”——从奈保尔作品中的意象看其文化身份[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洋;意象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围城》幽默英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苏健;李白诗歌意象的概念整合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苏琳;迟子建小说意象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徐英;独具匠心的读者召唤结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惠;唐诗柳意象审美文化价值新探[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蒲琳;托马斯·沃尔夫长篇小说主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刘瑜;张爱玲女性书写的审美及启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张烨;西方近代自然语言观对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黎明;“视觉意象”积淀小议[J];影像材料;2003年03期
2 周雪婷;曹婧;;译者审美心理中的视觉意象[J];怀化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3 董又能;郭熙煌;;空间语言结构认知的视觉意象[J];外国语文;2011年06期
4 ;视觉意象——陈燮君油画展[J];新民周刊;2012年40期
5 谢艳明;;中英诗歌视觉意象的美学解读[J];外国语言文学;2006年01期
6 曾胜;;主体的隐喻——精神分析视阈中的电影视觉意象[J];理论与创作;2009年06期
7 张杰;;“视觉意象”与视觉创造探微[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8 杨彩贤;;论视觉意象诗[J];山东文学;2010年S1期
9 李有亮;中国佛学中“六根互用”发生机制的现代阐释[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10 陈庆菊;艺术语言和方法的变迁[J];艺海;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方舟;飞翔的青春:章华雕塑的精神诉求[N];中国文化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英;论中国古诗英译中视觉意象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余齐玲;电影《2012》中视觉意象的文化解读[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韩敏;基于智能虚拟摄影机的用户视觉意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79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079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