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梅列日科夫斯基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梅列日科夫斯基研究
【摘要】:梅列日科夫斯基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学者视野,他的一些著述在20世纪末被集中翻译,至今对他的研究集中在俄国象征主义理论奠基人、"新宗教意识"的首倡者、小说文体的革新者、"主观批评"的实践者等几个方面。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研究者各自的学科背景,仅在文学与哲学领域中认识他,对他的研究空间有待继续拓展。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梅列日科夫斯基 中国研究现状
【分类号】:I512.06
【正文快照】: 自20世纪末的最后四五年间中国出版了梅列日科夫斯基的一些译著后,至今十几年他的或关于他的著作的出版就停滞了1,似乎表示,他热闹了一阵子就过去了。笔者从梅列日科夫斯基起步,研究俄国的宗教哲学与文学的关系,走过别尔嘉耶夫,罗赞诺夫等人,梅氏一直没有离开视线。十几年下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永旺;;梅列日科夫斯基“第三约”研究[J];哲学动态;2010年09期
2 王晨;;梅列日科夫斯基文学创作中的哲学观与宗教观[J];学术交流;2013年10期
3 刘锟;梅列日科夫斯基历史小说及其个性化特征[J];俄罗斯文艺;2005年02期
4 谢庆庆;;拥抱死亡,为了圣灵之国的降临——由《如果玫瑰花悄然地凋落》中的死亡意象看梅列日科夫斯基的第三圣约基督教思想[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5年01期
5 陈静;;梅列日科夫斯基及其“基督与反基督”三部曲[J];俄语学习;2008年01期
6 刘锟;;梅列日科夫斯基历史小说创作的人类学意义——以埃及两部曲为例[J];俄罗斯文艺;2008年03期
7 武晓霞;;“对位”与“错合”的协奏——论梅列日科夫斯基《基督与反基督》三部曲的象征结构[J];俄罗斯文艺;2010年04期
8 武晓霞;;论梅列日科夫斯基《基督与反基督》三部曲中“颜色”的象征含义[J];俄罗斯文艺;2012年03期
9 武晓霞;;梅列日科夫斯基小说《拿破仑》的互文性解读[J];俄罗斯文艺;2012年04期
10 刘锟;;梅列日科夫斯基小说作品的体裁类型与诗学特征[J];俄罗斯文艺;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里力;梅列日科夫斯基的处方[N];中华读书报;2000年
2 林精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俄罗斯:司空见惯的顽症[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3 刘春;漫谈契诃夫[N];北京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和丽伟;梅列日科夫斯基笔下的反基督[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谢庆庆;“圣灵的王国”[D];四川大学;2005年
3 耿海英;象征主义叙事精神[D];郑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0795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079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