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绝地中的“丁香”——艾略特《荒原》的认知诗学解读

发布时间:2017-10-24 00:13

  本文关键词:绝地中的“丁香”——艾略特《荒原》的认知诗学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荒原》 图形背景理论 突显 重生


【摘要】:《荒原》是诗人T.S.艾略特划时代的代表作,被视为是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中西方学术界对《荒原》的研究成果也颇为丰硕。而从认知诗学的图形背景理论来解读该诗歌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文章尝试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分析《荒原》中图形的突显和主题的突显,通过对诗歌内在认知理据的挖掘,使其重生的主题得以更充分的诠释。
【作者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荒原》 图形背景理论 突显 重生
【分类号】:I561.072
【正文快照】: 长诗《荒原》是英国当代诗人T.S.艾略特(1888-1965)的代表作品,诗人也因此被誉为“现代诗派”的领袖人物。《荒原》的发表如重石入水,在西方文学界引起了强烈的震荡,被英美文学界认为是“一篇写出了整整一代人的幻灭感的划时代巨作,是战后普遍存在的精神状态的最凝练的概括。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琦;刘宁;;时间与空间的矛盾和统一——解读艾略特的《荒原》[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2 杨彦清;;“有韵味的牢骚”——艾略特《荒原》新解[J];新西部;2010年12期

3 刘家民;贾淑静;;《荒原》中的城市“文明”[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陈淑仪;苑辉;;个人与文化的双重迷惘——艾略特创作《荒原》之根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李贺;;《荒原》迷宫探究三重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年11期

6 西评;超越西部的一种尝试——读朱玉葆《荒原》[J];小说评论;1992年03期

7 徐齐平;;《荒原》的写作和修改始末[J];文化译丛;1993年01期

8 林季红;艾略特《荒原》诗中的复活意识[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9 卢敏,朱伊革;《荒原》:感情的逃避与寄寓[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S2期

10 李怡;陈晓兰;;《荒原》:人类世界的拯救[J];文教资料;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国忠;赵萝蕤与《荒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2 赵国忠;赵萝蕤与《荒原》[N];中国妇女报;2001年

3 林克欢;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N];文艺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懿;《荒原》中女性形象再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2 马春兰;评《荒原》一诗中的对比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吴悦;论《荒原》的多重声音[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4 卢云;从《荒原》看艾略特文学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金红;论泰瑞西斯在《荒原》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徐文贵;《荒原》:互文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钟颖;《荒原》中的传统[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李云;《荒原》的生态解读[D];华侨大学;2011年

9 周姝;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荒原》[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10 高静;在荒原中跋涉——艾略特的《情歌》和《荒原》两首诗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0860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0860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9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