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喜福会》

发布时间:2017-10-29 15:16

  本文关键词: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喜福会》


  更多相关文章: 女性主义 《喜福会》 身份构建


【摘要】:《喜福会》让谭恩美这个名字活跃于现当代美国文学,成为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喜福会》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细腻地描写了四对母女自身和母女之间的感情故事,反映了女性的生活状况和地位,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女权主义作品。本文作者试图从女性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地位的变化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等视角,分析《喜福会》中的女性身份议题。
【作者单位】: 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女性主义 《喜福会》 身份构建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是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于1989年发表的处女作,亦是她的成名作[1]。这部长篇小说描写解放前夕从中国大陆移居美国的四对母女——Suyuan Woo和Jing-mei(June)Woo、An-mei Hsu和Rose Jordan、Lindo Jong和Waverly、Ying-ying St.Clair和Lena—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昀;母女情深——论《喜福会》的故事环结构与母女关系主题[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马蕊;;对于权威的隐忍和反抗——从顾映映看《喜福会》的女性意识[J];作家;2009年2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莹;;《喜福会》的文本风格解读[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郑红莲;;文化认同视角下《喜福会》中母亲形象及母女关系的内涵[J];电影文学;2010年24期

3 白姣;;《喜福会》的生态解读[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24期

4 王莹;;《喜福会》中的误解、混乱、冲突及和解[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年03期

5 蔡霞;邓娜;;生态语境下《喜福会》的“环境文本”[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0年01期

6 宋隽;;论《喜福会》的叙事技巧[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张学良;;中国母亲悲惨遭遇对美国女儿的影响——对《喜福会》的另一种阐释[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贾萍;;从《喜福会》中的母爱主题看东西方文化差异[J];名作欣赏;2009年10期

9 郑茂;张丽;;解读《喜福会》中礼貌原则下的跨文化交际[J];华章;2012年34期

10 张雪娜;;Analysis of the Chinese Maternal Love in The Joy Luck Club from the Mother-Daughter Relationship[J];海外英语;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邹建军;“和”的正向与反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潇;跨文化视野中《喜福会》的文化因素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群;论《喜福会》的叙事技巧[D];中南大学;2010年

3 宋隽;碰撞·交融·和谐[D];山东大学;2007年

4 汪东枚;《喜福会》和《灶神之妻》中的“福”码解密[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龙锦辉;论谭恩美的文化身份观及建构[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卢静;《喜福会》中民族中心主义的跨文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秦宗璧;论《喜福会》所表征的文化身份杂交之旅[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毛剑利;《喜福会》中的多元文化主义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杨华;论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母女关系书写[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王宇明;《喜福会》中的道家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爱民,张瑞华;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对《喜福会》的文化解读[J];国外文学;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立群,吴金平;风水对小说《喜福会》创作的影响[J];八桂侨刊;2002年04期

2 袁霞;从《喜福会》中的“美国梦”主题看东西文化冲突[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3期

3 王剑华;;浅谈《喜福会》的故事魅力[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11期

4 谢虹;;从小说《喜福会》看“多文化人”理想的实现[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张静;;探究《喜福会》成功的魅力[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赵莉华;;《喜福会》在中国单一的读者接受及其根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陈丽秋;;“各说各话”——浅析《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7年02期

8 符蓉;;文化的冲突与兼容——解读《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J];琼州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顾静芸;;试论《喜福会》中的埃勒克特拉情结与母性力量[J];小说评论;2007年S1期

10 王朝杰;;《喜福会》中的婚姻描写[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晓;;回译中的问题——以《喜福会》程乃珊译本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静;;论编辑与作者的互动关系——评析《喜福会》[A];我所向往的编辑——第三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谢湘南;横空出世《喜福会》[N];深圳商报;2001年

2 谢湘南;母女之间的奇瑰故事[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郭爽;亚裔美国人:活在两个世界的边缘[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静;《喜福会》中民族中心主义的跨文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胡潇;跨文化视野中《喜福会》的文化因素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何立群;见木还是见林:解读《喜福会》对中国文化的描述[D];暨南大学;2003年

4 朱姝姝;基于文本探析《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郭辉;从个人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喜福会》[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阚雯;通向理解之路—《喜福会》文化冲突与身份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7 刘怡;对峙与融合—论《喜福会》的叙事魅力[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8 丁菁;共存与交融—论《喜福会》的多元文化性[D];山东大学;2010年

9 秦宗璧;论《喜福会》所表征的文化身份杂交之旅[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玉婷;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小说《喜福会》中的新隐喻[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135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1135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e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