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视野下哈葛德小说的近代中国经典化建构
本文关键词:现代性视野下哈葛德小说的近代中国经典化建构
【摘要】:近代中国是几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期。现代性思潮萌芽、发轫与兴起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在这一历史语境下,表征西方现代文明思想与文化经验的哈葛德小说经过广大翻译家的译介、媒体的大力传播与读者的广泛接受,完成了其近代中国经典化的建构之路,成为了中国的英国文学经典。在现代性视野里考察哈氏小说的近代中国经典化历程可看出,社会转型的思想需求是外因,哈氏小说的现代西方文明思想是内因,其经典化的整体路径揭示出西方的现代性思想与中国历史语境实现了完美的契合,具有重要的社会精神价值。
【作者单位】: 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近代中国 现代性思想 经典化 精神价值
【基金】:2014年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青年项目)(AHSKQ2014D106)
【分类号】:I561.074
【正文快照】: 亨利·莱特·哈葛德(Henry Rider Haggard,1856-1925)是英国维多利亚后期著名的通俗小说家,在其一生创作生涯中共写了57部小说,作品主要以冒险、言情、神怪为题材构筑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文明世界,展现出西方现代性思想和文化经验。在近代中国,哈氏小说被大量译介、传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高思春;杜东辉;;“以中国为方法”——对中国现代性的重思[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2 王一川;中国现代性的特征(上)[J];河北学刊;2005年05期
3 王昕;;清末民初哈葛德小说汉译考述[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曾艳兵;;中国的英国文学经典[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李艳丽;;东西交汇下的晚清冒险小说与世界秩序[J];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6 潘红;;哈葛德小说在中国:历史吊诡和话语意义[J];中国比较文学;2012年03期
7 郝岚;;从《长生术》到《三千年艳尸记》——H.R.哈葛德小说She的中译及其最初的冷遇[J];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亮;;重构资本主义文化秩序——从社会批判角度看贝尔、哈贝马斯和杰姆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2 丁贯东;;诗意想象与艰难建构——新时期家族小时的现代性诉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3 曾贞;;艰难的当代少数民族作品批评现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4 党圣元;;新世纪文论转型及其问题域[J];北方论丛;2009年03期
5 马婷婷;;精神世界的双向之旅——论张承志[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郭伟锋;;现代性焦虑下的大众化旅游[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7 陈用芳;董四代;;论科学发展观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陈用芳;;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J];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张颖;;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优势[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9期
10 吴投文;喻良忠;;先锋与传统的纠结——从沈浩波诗中所引古诗看其精神取向[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曾鹰;;现代性悖论与技术文化的批判策略探略[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王欣然;;都市景观与消费怀旧——试析上海新天地“怀旧”的历史想象与文化认同[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1)——交往与沟通:变迁中的城市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4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6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许心宏;文学地图上的城市与乡村[D];浙江大学;2010年
8 王佳;传统民族歌舞的现代走向[D];云南大学;2011年
9 岳雪莲;仫佬族流动人口与流出地社会变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10 龙运荣;大众传媒与民族社会文化变迁[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牛欣;新时期以来张爱玲形象的重构[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陈春霞;苏童与麦卡勒斯小说的南方情结及呈现方式比较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4 郑立峰;未竟的现代性诉求[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珏荣;论学衡派的中西文化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婷婷;《文明小史》与中国现代文明初体验[D];西南大学;2011年
7 赵玲莉;数字化时代下艺术审美泛化趋向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刘岑;语文学与人文主义[D];南京大学;2011年
9 曲晓晨;论麦卡勒斯小说中的双性同体观[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朵辉贤;启蒙与莫言小说[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东发;杨虎;刘宝生;;论晚清出版史的近代化变革与转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郝岚;林纾对哈葛德冒险与神怪小说的解读[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邹振环;接受环境对翻译原本选择的影响——林译哈葛德小说的一个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4 陈晓明;现代性之隐忧与多样性方案[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吴冠军;绝望之后走向哪里?──体验“绝境”中的现代性态度[J];开放时代;2001年09期
6 吴冠军;“承认的政治”,还是文化的民主?——回应汪晖对“权利自由主义”的批评[J];开放时代;2001年12期
7 吴冠军;“承认的政治”,还是文化的民主?——回应汪晖对“权利自由主义”的批评[J];开放时代;2002年01期
8 吴冠军;什么是启蒙?——人的权利与康德的启蒙遗产[J];开放时代;2002年04期
9 程继红;论晚清翻译小说的影响[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10 李艳丽;;清末科学小说与世纪末思潮——以两篇《世界末日记》为例[J];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明君;透视历史的一面镜子——评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1840—1949)[J];教学与研究;2000年06期
2 王艳玲;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的忧患意识与变革思潮述论[J];怀化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3 姜义华;上海与近代中国金融中心[J];档案与史学;2002年06期
4 李卫东;从司法印纸看近代中国法制[J];华夏文化;2002年04期
5 马小林;近代中国变革的一点启示[J];人民论坛;2002年02期
6 君凡;近代中国的“补漏”意识及其危害[J];历史教学;2002年03期
7 蔡云辉;近十年来关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综述[J];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02期
8 杨光斗;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再认识[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洪振强;近代中国对商会的早期认识述论[J];安徽史学;2004年02期
10 赵朝峰,宋艳丽;近20年来西方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研究述评[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近代中国》第2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2 ;《近代中国》稿约[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3 ;《近代中国》编委会[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4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5 ;《近代中国》第4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6 ;《近代中国》第1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7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8 ;《近代中国》稿约[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9 ;《近代中国》编委会[A];近代中国(第一辑)[C];1991年
10 刘广京;;刘广京教授致本刊副主编陈绛教授函[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荣臣;近代中国的反现代化思潮浅论[N];光明日报;2004年
2 朱英;近代中国同业公会研究亟待加强[N];光明日报;2004年
3 金石;近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曲折演变[N];人民日报;2000年
4 高中华;近代中国救灾体制的重要特点[N];人民日报;2010年
5 王中江 清华大学哲学系;近代中国的“自强主义思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程美东;近代中国的社会梦想回眸[N];北京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杜娟;考察德国文献中的近代中国[N];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马敏;近代中国的商业启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穆藕初在近代中国的文化意义[N];文汇报;2013年
1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外留学生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研究”负责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邹进文;近代中国留学生对世界经济思想的学术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云辉;战争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刘训华;清末浙江学生群体与近代中国[D];上海大学;2010年
3 卢征良;近代中国市场之倾销与反倾销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谢辉;陈琪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D];浙江大学;2005年
5 罗靖;近代中国与世博会[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龚咏梅;“脱胎换骨”的近代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江远山;近代中国地域政治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吴静;近代中国民办企业的技术引进[D];厦门大学;2009年
9 岳宗福;理念的嬗变 制度的初创[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卜志勇;近代中国社会团体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维刚;近代中国错失现代化机遇的原因及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波;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洪涛;成长与迟滞:近代中国华商保险业发展历程的历史考察(1865-1945)[D];厦门大学;2006年
4 周萍萍;清末留日女学生与近代中国女子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胡兆君;近代中国“国货”思潮及其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6 王媛媛;近代中国童工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李伟华;近代中国的游学与海归(1900-1937)[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8 薛坤;近代中国博览事业的起步和发展(1851-1937)[D];苏州大学;2011年
9 徐天娜;近代中国“资本家”概念的起源及其早期演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10 王春华;李鸿章与近代中国的经济主权(1870-1895)[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272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127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