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族、修辞与福音书——从海洋文学等看英国社会对南太平洋及加勒比岛屿土著的想像
本文关键词:食人族、修辞与福音书——从海洋文学等看英国社会对南太平洋及加勒比岛屿土著的想像
【摘要】:食人族传说在殖民时代的英国流布很广,作家小说、史学家著作、传教士信件和航海家日志都有记载。19世纪50年代前,英国社会想像的"食人族"主要是南太平洋及加勒比岛屿的土著居民,渡海宣教的传教士是食人族故事的主要编造者。作为白色人种(基督徒)对有色人种(异教徒)的想像与言说,"食人族"是殖民话语体系中表达种族/文化差异的符号,反映了英国乃至欧洲人对海外世界既渴望又恐惧的复杂心理。本质上,"食人族"是帝国文化精英为国家海外殖民事业所炮制的一个修辞。与殖民时代向外传播的福音书一样,食人族传说的政治功能远远大于文化叙事功能。
【作者单位】: 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 英帝国 食人族 修辞 福音书
【基金】:浙江海洋学院课题“英国海洋文学与帝国叙事”(11052101112);浙江海洋学院课题“外国海洋文学十六讲”(11052092414)
【分类号】:I561.06
【正文快照】: 西方社会关于食人族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荷马史诗,1只是,《奥德修纪》中的“食人族”还仅与希腊语anthropophagy一词相对应,并不具有伦理学、种族学和政治学含义。近代史上,真正令“食人族”词义发生本质变化的是著名航海家哥伦布。1493年,哥伦布在给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德明;;空间叙事、现代性主体与帝国政治——重读《鲁滨孙漂流记》[J];外国文学;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尚明;;简析葛兰西的实践哲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储召锋;;软权力的思想演进——从修昔底德到约瑟夫·奈[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张红霞;;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当代审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赵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内涵与知识分子问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赵志刚;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6 汪明香;从“文化帝国主义”到“跨文化传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7 孙妮;评《三位女性的文本与帝国主义的批判》译本——兼论西方文论的翻译标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林燕;张群;;权术、美德与命运:马基雅维里的三重世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韩亚文;跨文化交际中的误征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徐在中;;从《鲁宾逊漂流记》看西方殖民过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陈喜贵;;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社会主义[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王旭丽;;加强人文关怀 促进人的心理和谐[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顾蓓;;论反教权运动与墨西哥的现代化[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鲁明军;;谁之批判?何种现代性?——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重思与实践检省(1990-)[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6 葛士恒;;后殖民语境下的文化资本争夺战——对“中国符号”热的再探讨[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7 马丹丹;;流亡者的“想象共同体”——改革开放30年流亡电影的中产阶层意识[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8 李今;;晚清语境中的鲁滨孙汉译——《大陆报》本《鲁滨孙飘流记》的革命化改写[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9 杨岚;;普世价值观建构与多元文化的相互制衡[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吴昕炜;;葛兰西对“感性的人的活动”的阐释[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苗永敏;拒绝妥协[D];苏州大学;2010年
4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佟轶材;共青团工作思想方法的当代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8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10 王志彬;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海滨;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启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海澜;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卢春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义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政吉;东方主义在《女勇士》中的解构:性别、种族和文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王君;论詹姆逊的全球化文化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8 金玲;《大地》三部曲的跨文化解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雁平;网络文化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正面影响及其实践探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任春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文化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本英;保卫印度:19世纪英国东方外交的全部秘密[J];安徽史学;2003年05期
2 洪霞;论20世纪初英帝国守成思想[J];学海;2004年04期
3 张本英;"心不在焉"式的版图扩张?——19世纪英帝国海外扩张形式与动因浅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张本英;英吉利民族与英帝国[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郭卫平;;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浅论美国独立后英帝国的瓦解与重建[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阎照祥;;自由主义时代英帝国的深刻诠释——读《自由帝国的建立》[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7 丁新;计秋枫;;英帝国崛起过程中的斗争与合作[J];当代世界;2011年10期
8 仲冿;;英帝国会议[J];世界知识;1937年06期
9 国文;;讽刺的波涛[J];世界知识;1963年16期
10 李子e,
本文编号:1132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132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