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女性主义解读
本文关键词:凝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女性主义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米兰·昆德拉 女性主义 女性形象 被凝视 相互凝视 反凝视
【摘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女性主义思想。用凝视的性别意识来解读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视角来解读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第一个视角是被凝视的女性群体,如小说中的特蕾莎等,这类女性在男权理念的重压下主体性逐渐丧失,成为了男性世界的附属品。第二个视角是被凝视女性之间的相互凝视,如小说中特蕾莎与萨比娜,她们之间的微妙关系折射出了被压迫女性之间的惺惺相惜。最后一个视角是反凝视的女性群像,如以萨比娜为代表的少数女性追求自我,面对男权的束缚与压制,从心底发出了声声呐喊,用无畏的抗争彰显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不幸的是,在一个男权至上的社会,女性们的呐喊是无力的,她们的努力是徒劳的,而她们的命运也是注定了的悲剧。
【作者单位】: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外语系;
【关键词】: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米兰·昆德拉 女性主义 女性形象 被凝视 相互凝视 反凝视
【基金】: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哲学思想研究”(2014KYR06) 安徽省省级特色专业建设(商务英语)(2014tszy067)
【分类号】:I565.074
【正文快照】: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得意力作,小说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伦理和女性主义思想,堪称一部情节与内涵俱佳的名作。小说一经出版,随即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细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小说是一部解读女性主义的优秀范本。“凝视是主体向对象投射注意力的一种目视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谦;;社交关系视域下埃德娜的觉醒之路解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谢永鑫;;感性牧歌对两性冲突的消解——《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阴山学刊;2012年03期
3 吴颖;;“看”与“被看”的女性——论影视凝视的性别意识及女性主义表达的困境[J];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4 陈光霓;;凝视:莎乐美主体性的建构与解构[J];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彦婷;;密特威舍教授家庭中的权力转移——《微光世界的继承人》中福柯权力理论的应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韩韦;;风中幻影——浅析《风之影》作为畅销书的写作特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3 刘桂兰;;美丽总令人忧愁——废名与沈从文乡土小说的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4 刘媛;;生命轻重再思考——重读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5 沈洋宇;;堕落中的超越——解读《习惯死亡》中的畸形情爱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6 未志英;;《约拿书》的隐喻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7 杜海燕;;王家卫《2046》缀合复调式叙事结构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8 颜桂堤;;经典:流动与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9 阎桢;;解读《寻找格林先生》中的犹太文化要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10 殷婷婷;;“整合”亦或“颠覆”——阿多诺与本雅明的“技术介入”之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新;;菲利普罗斯:新历史主义的实践者——《反美阴谋》的新历史主义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2 鲍国玉;;认知隐喻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郭红梅;;新媒体艺术的空间叙事[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4 赵炎;;解构的“新历史主义”绘画——对中国当代艺术现象及批评历史意识的一种反思[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5 黄光伟;;“新批评”派的“范例”及其历史意义[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6 罗如春;;身份认同问题三论[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7 朱月娥;;文化生态中翻译的中度干扰[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郑贞;钱佳静;;《米》中停顿的翻译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陈霖;;青年亚文化的新媒介空间[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3)——网络化关系:新传播与当下中国论文集[C];2013年
10 严亚;;想象与奇观:城市视觉建构的文本转换[A];全球本土化背景下的中国传播能力建设——第五届“华中地区研究生新闻传播学术论坛”获奖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志萍;当代新疆文学的性别书写及其文化内涵[D];南开大学;2010年
6 吴越民;中美报纸新闻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董美含;90年代后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萍;凝视自然的心灵书写[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艳萍;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实践在中国语境下的新发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阳;无暇浪漫: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石睿;探寻精神的归宿[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邓婉;奈保尔的“文化苦旅”——从奈保尔作品中的意象看其文化身份[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春茜;人性的守候[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韩伟杰;叙事理论视阈下《一位女士的画像》主题阐释[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波;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叙事艺术[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邹兰兰;刘恒创作综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涛;现代与传统的交织[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屈雅君;“女为悦己者容”──关于男性电影的女性批评[J];当代电影;1994年06期
2 肖腊梅;论凯特·肖班作品中的女性主义特色[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万雪梅;;生死二元对立的诗意超越——论凯特·肖邦的《觉醒》[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韩锐;爱德娜的觉醒——评凯特·肖邦之《觉醒》[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陈梅;陶丹玉;;玛丽亚、夏娃和尤物——解读男人视野下的爱德娜形象[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7年01期
6 张德明;沉默的暴力——20世纪西方文学/文化与凝视[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4期
7 单雪梅;评《觉醒》的女性主义思想特点[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稀方;米兰·昆德拉在中国[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3期
2 李凤亮;历史境况:在复杂与简练之间——米兰·昆德拉的小说历史观[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李丽君;生命在轻重之间——解读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4 何霄燕;承载太多负荷的爱——谈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切入点[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陈静;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精神[J];小说评论;2005年05期
6 贝尔特朗·维贝尔;秦燕;;米兰·昆德拉:沉思中的虚构[J];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01期
7 李凤亮;;米兰·昆德拉:走在“遗忘”的途中[J];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04期
8 刘英梅;;米兰·昆德拉小说的流亡主题论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田传茂;;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观[J];电影文学;2007年22期
10 王倩倩;;浅析米兰·昆德拉小说的时间主题[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晓牧;;米兰·昆德拉的“毁灭”与“不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历史的际遇——中华国际法学会理事长、台湾理律法律事务所主持律师陈长文在“海峡两岸WTO法律论坛”上的致辞[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六)[C];2007年
3 宋红岭;;论“新现实主义”小说的价值取向[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4 肖前;;真理是朴素的[A];平凡的真理 非凡的求索——纪念冯定百年诞辰研究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驻布拉格记者 任鹏;古稀之年的米兰·昆德拉[N];光明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冯威;“米兰·昆德拉系列”今年出齐总销量有望破200万册大关[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3 陈郑双;米兰·昆德拉的《无知》[N];中华新闻报;2005年
4 王胡;米兰·昆德拉获捷克国家文学奖[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康慨;米兰·昆德拉:活七星[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康慨;米兰·昆德拉:“非法”不朽的传奇[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赵瑜;“无意义”是一种什么样的意义[N];文学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孙京平;“米兰·昆德拉”升温严肃文学出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9 孔令飞;米兰·昆德拉的深邃之美[N];云南日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孙京平;严肃文学吆喝成阅读时尚[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佳;从遗忘中透视米兰·昆德拉的存在之思[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维;米兰·昆德拉流亡书写下的身份认同[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旭;米兰·昆德拉在中国[D];同济大学;2008年
4 闫旭东;米兰·昆德拉小说中流亡者形象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5 栗丹青;米兰·昆德拉小说美学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陈琦;米兰·昆德拉的文本游戏与政治—伦理焦虑[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王伟;试论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文体[D];南昌大学;2008年
8 曹炫洁;米兰·昆德拉小说的“隐喻”智慧[D];江南大学;2009年
9 苏燕;论米兰·昆德拉小说的隐喻性[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文莉;时间,,作为存在的境遇[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357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1357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