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窃的侦探小说:帕慕克玄学侦探小说论
本文关键词:被窃的侦探小说:帕慕克玄学侦探小说论
更多相关文章: 奥尔罕·帕慕克 玄学侦探小说 真相 身份焦虑
【摘要】:奥尔罕·帕慕克的侦探小说特点已经引起国内外学界的注意,然而现有的研究未将帕慕克与传统侦探小说从本质上进行区分。《我的名字叫红》《黑书》《雪》等作品属于反侦探小说或称玄学侦探小说范畴。作者"窃取"和改写传统侦探小说文本,颠覆传统的侦探形象和情节结构,质疑认知的有效性和真理的一元性,动摇理性王国和"我思"的本体性地位,体现出不可知论和反一元论的特点。帕慕克从本体论角度追问存在之谜和身份之谜,以文学叙事的方式回应世俗化和西化洪流中的土耳其民族身份问题。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奥尔罕·帕慕克 玄学侦探小说 真相 身份焦虑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帕慕克与东西方文学传统的比较研究”(11YJC7520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13LZUJBWZY009)
【分类号】:I374.074
【正文快照】: 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文类,侦探小说一直被奥尔罕·帕慕克是一位高明的侦探小说“窃经典作家窃取和改写。艾伦·坡的《莫格街谋杀手”,这也许要归功于上述作家创造的文学上的案》《被窃的信》是侦探小说的发轫之作,而罗形而上学对他的影响。查尔·西蒙斯(Char Si-伯-格里耶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文娟;;论帕慕克文学创作的寻绎模式及其文化渊源[J];求索;2012年07期
2 末茶;;帕慕克的“呼愁”[J];上海采风;2007年07期
3 陈言;;小说之外的帕慕克[J];延河;2011年05期
4 昝涛;;帕慕克:政治尴尬与文化依恋[J];世界知识;2006年22期
5 高永;;诺奖得主:“媚俗”作家帕慕克[J];世界文化;2006年12期
6 刘辉;;帕慕克:审叛前的陈述(节选)[J];世界文化;2007年02期
7 阎连科;;从帕慕克到伊斯坦布尔和他的文学世界——在帕慕克先生作品讨论会上的发言[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奥尔罕·帕慕克;穆宏燕;周敏;;身份认同与文化融合——帕慕克专访[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宗笑飞;;帕慕克的忧伤[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李伟荣;;“呼愁”——理解帕慕克作品的一片钥匙[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玲;土耳其文学欲搭帕慕克“顺风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2 汪海燕;帕慕克12月面世新作是插图小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3 施宏俊邋(帕慕克作品出品人);“寻访”帕慕克[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王玲;诺奖作家帕慕克明年访华行程确定[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5 王蕾;帕慕克:别样的色彩[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陈星男;打开帕慕克的手提箱[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7 王寅;散记帕慕克北京行[N];南方周末;2008年
8 张虎;“纯真”与“敏感”的帕慕克[N];文艺报;2013年
9 洪晓;这一切真的在帕慕克身上发生过吗[N];东方早报;2013年
10 傅小平;《白色城堡》奠定帕慕克风格[N];文学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虎;奥尔罕·帕慕克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晓乾;别样的爱恋—帕慕克的爱情书写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2 辛鹏宇;帕慕克作品中的“忧伤”主题[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璐珂;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的文化内涵[D];伊犁师范学院;2015年
4 党任依;奥尔罕·帕慕克小说“呼愁”、废墟审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蒙;帕慕克小说中的文明冲突与对话[D];黑龙江大学;2009年
6 王玲;帕慕克作品中的文化身份探讨[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志杰;帕慕克小说的叙事艺术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赵新泽;在空间诗学视野下的帕慕克小说[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9 何韵;论帕慕克小说的身份追寻[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10 刘卓;帕慕克对伊斯坦布尔“呼愁”的文化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35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1359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