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透明的红萝卜》与《且听风吟》的文学起点——莫言与村上春树的小说艺术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4 07:12

  本文关键词:《透明的红萝卜》与《且听风吟》的文学起点——莫言与村上春树的小说艺术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莫言 村上春树 《透明的红罗卜》 《且听风吟》


【摘要】:《透明的红萝卜》与《且听风吟》分别是中国作家莫言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成名作。两位作家文学起点上的某些规律性存在,反映出两位大师成功的某些侧面。处女作一鸣惊人以后,莫言以故事讲述、村上以语言革命为艺术追求特色,并最终形成自己的小说风格。两位作家在自己的文学起点上笔耕不辍,农村生活积累和都市题材创作是佳作陆续产生的源泉。对蒲松龄志怪小说的发掘与"以译养文"的持之以恒,分别是莫言与村上完善自己的重要手段。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村上春树与莫言小说比较研究”(13BWW02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106.4-03
【正文快照】: 1985年《中国作家》第二期刊登了莫言的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这篇作品在读者中好评如潮,为此前默默无闻的莫言赢得了文坛瞩目,被视为建国以来农村题材创作不可多得的精品。莫言是1981年开始创作生涯的,当年即有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问世,以后还写过《售棉大路》等作品,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红;;论莫言之神话世界的创造[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2 张太兵;;寻根作家创作心态的迷茫与文本的缺陷[J];滁州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王雪婷;;轮回中的俯瞰——试用荣格原型理论解读《生死疲劳》中农民与土地的关系[J];电影评介;2011年12期

4 吴丽丹;;论莫言小说《檀香刑》中的生存与人性[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5 闫变芳;;《枯河》:感觉世界的透视[J];传承;2009年14期

6 曾艳兵;;走向“后诺奖”时代——也从莫言获奖说起[J];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7 刘佳倩;;论《檀香刑》对鲁迅小说启蒙精神的继承[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2013年06期

8 李灵;;民间审美与审丑的二元悖论——论莫言《檀香刑》[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11期

9 罗常华;;莫言小说的意象应用[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03期

10 张朋;;论莫言小说的现代主义因素[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心宏;文学地图上的城市与乡村[D];浙江大学;2010年

2 宁明;论莫言创作的自由精神[D];山东大学;2011年

3 栗丹;当代小说视阈中的“另类”作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隋丽;现代生态审美意识的生成与文本建构[D];辽宁大学;2008年

5 杨枫;民间中国的发现与建构[D];吉林大学;2009年

6 赖英晓;饥饿叙事的意识形态建构[D];上海大学;2009年

7 刘广远;莫言的文学世界[D];吉林大学;2010年

8 易瑛;巫风浸润下的诗意想像[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引莉;从“寻根文学”到“后寻根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魏庆培;视觉祛魅与历史记忆[D];兰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残酷的人生表演,,荒谬的生存图景[D];吉林大学;2011年

2 朵辉贤;启蒙与莫言小说[D];兰州大学;2011年

3 王丽娜;生存的困境与人性的挣扎[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静杰;叙事意识与生命感觉[D];浙江大学;2011年

5 徐露;《檀香刑》的民间叙事[D];中南大学;2011年

6 赵阶奎;全面的历史态度[D];山东大学;2011年

7 白玉;论莫言小说中的死亡书写[D];延安大学;2011年

8 宫健;心灵的回归与精神的超越论莫言小说中的虚构[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旷玉妍;意象化的家族叙事[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苏忠钊;放逐于美与丑之间[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伟;;莫言与福克纳小说的恶人形象比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温伟;;莫言与福克纳小说的女性形象比较[J];电影评介;2007年04期

3 温伟;;莫言与福克纳笔下的弱势群体形象之比较[J];电影评介;2007年16期

4 温伟;;继承和背离——论莫言与福克纳小说创作的文化策略[J];当代文坛;2007年01期

5 温伟;;莫言与福克纳创作流变论[J];理论月刊;2007年02期

6 温伟;;“恶”的狂欢——莫言与福克纳审恶小说探微[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温伟;;莫言与福克纳情爱小说解读[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晓华 ,汪政;莫言的感觉[J];当代文坛;1986年04期

9 张志忠;论莫言的艺术感觉[J];文艺研究;1986年04期

10 梅琼林;;对立与虚无——莫言现象的哲学基点和艺术视角论纲[J];荆州师专学报;198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志忠;;跨越时空的文学对话——评《福克纳与莫言比较研究》[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陈众议;世界文学视野中的莫言[N];文汇报;2012年

2 记者 孙丽萍;“莫言获奖唯一标准是文学”[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3 王蒙;从莫言获奖说起[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4 任芙康;感谢莫言[N];文学报;2012年

5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曾任德国之声中文部撰稿人 亚思明;莫言获诺奖分裂德国文坛[N];中华读书报;2012年

6 单士兵;莫言之后,诺奖的中国意义[N];人民公安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程佳 邢立军 实习记者 曾e

本文编号:1138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138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6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