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大马“南洋”叙述中的台湾影响及其再现模式

发布时间:2017-11-04 07:43

  本文关键词:大马“南洋”叙述中的台湾影响及其再现模式


  更多相关文章: 马华文学 南洋叙述 台湾影响 王润华 张贵兴 潘雨桐 黄锦树


【摘要】:台湾经验和马华文学生态关系的讨论属于华文文学学科前沿性课题。对于马华文学中的留台作家群体来说,台湾经验以及相关思潮对他们个体创作的影响及其再现可以分成四种模式:1.宏观的留台马华作家谱系及其诗社,以王润华的诗歌为代表,既体现了当时台湾型现代主义的各种优点和先锋性,更好地观照台湾,又具有国际主义视野和情怀,创设出独特的南洋诗学;2.立足台湾的南洋书写,主要是考察马华作家在台湾时的有关南洋的文学创作,核心问题指向"原乡";3.扎根大马的南洋创制,主要是研究留台后回归南洋的作家们的创作;4.台湾视野下的南洋论述,呈现出马华批评的台湾视野及其丰厚力度。上述四种模式更多是从宏观层面的梳理,更具体的个案叙述有待继续深化和完善。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14ZDB080)
【分类号】:I106
【正文快照】: 引言有关区域华文文学和其影响文化-资源关系的讨论,其实是一个相当有趣的课题。如果单纯从比较文学所言的影响论的角度处理,难免会简单化了某区域文学发展、形成的复杂性;但如果过分强调其本土特质,似乎又夸大了区域华文文学本身演进的事实。因此其中的细微之处需要有心人士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进;;从出走台湾到回归雨林的婆罗洲之子——马华旅台作家张贵兴小说精神流变的分析[J];华文文学;2009年06期

2 王德威;原乡想像,浪子文学——李永平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3 朱崇科;;(后)殖民/解殖民的原乡(朝圣):《大河尽头》论[J];南洋问题研究;2014年01期

4 朱崇科;;后殖民时代的身份焦虑与本土形构——台湾经验与潘雨桐的南洋叙述[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4年02期

5 朱崇科;;台湾体验与黄锦树“南洋”论述的吊诡[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6 黄锦树;;这只斑马——评陈大为《最年轻的麒麟——马华文学在台湾(1963~2012)》[J];华文文学;2013年05期

7 赵秀敏;;行走中的坚守——访南洋著名作家、学者王润华教授[J];中国文学研究;2008年03期

8 朱崇科;;台湾经验与张贵兴的南洋再现——兼及陈河《沙捞越战事》[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9 朱崇科;;方北方的文学本土转型及其限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10 朱崇科;;论欧大旭作品中的“大马”认同及吊诡[J];外国文学评论;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弓;2004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扫描[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张祖群;;《舌尖上的中国Ⅱ(脚步)》评析:中国文化地理场景中的“乡愁”[J];电影评介;2014年08期

3 朱崇科;;旅行本土:游移的“恶”托邦——以李永平《吉陵春秋》为中心[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庄伟杰;;马华文学的问题意识和价值判断探蠡——兼谈马华文学研究与教学的可能性[J];华文文学;2009年02期

5 陈志锐;;从三篇作品窥见新华文学双文化原乡的构建[J];华文文学;2012年02期

6 王慧;;错位的传奇故事 繁复的雨林书写——论张贵兴《我思念的长眠中的南国公主》[J];名作欣赏;2011年36期

7 陈丙先;姚春美;;20世纪以来菲律宾华人文化认同的嬗变——以菲律宾华文文学为视角[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5年01期

8 颜敏;;“离散”的意义“流散”——兼论我国内地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独特理论话语[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曾丽琴;;当然是雨林——张贵兴的在地书写[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10 朱崇科;;台湾经验与张贵兴的南洋再现——兼及陈河《沙捞越战事》[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慧;追寻现代性:李欧梵文学与文化理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王翼飞;清代女性文学批评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辉;论王润华诗歌的美学追求[D];汕头大学;2011年

2 杨静;雌雄同体的诗性隐喻[D];山东大学;2008年

3 朱晓静;论王德威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晖;马华新生代作家的创作与后殖民语境[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栗建勇;北美新移民文学的族性叙事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6 李燕妮;跨文化与女性书写[D];宁波大学;2012年

7 王淼;哀悼失落的纯真—李永平小说(1968-2012)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黄丽贞;旅行者的回望[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9 张侠;《吉陵春秋》中的华人形象与中华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10 陈宇;存在主义视阈下的《荒原》[D];集美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燕;;论《丝之谜》的文化身份认同[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11期

2 朱崇科;吊诡中国性——以黄锦树个案为中心[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刘小新;“黄锦树现象”与当代马华文学思潮的嬗变[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朱崇科;;旅行本土:游移的“恶”托邦——以李永平《吉陵春秋》为中心[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金进;;方北方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情怀论析[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陈贤茂;潘雨桐小说与古典诗词意境[J];华文文学;1998年01期

7 陈大为;寂静的浮雕——论潘雨桐的自然写作[J];华文文学;2002年01期

8 金进;;从出走台湾到回归雨林的婆罗洲之子——马华旅台作家张贵兴小说精神流变的分析[J];华文文学;2009年06期

9 朱崇科;;本土蜕变:载道的艰难与自我的张力——析论20世纪20~40年代马华文学本土变迁轨迹[J];晋阳学刊;2006年02期

10 王辉;;理雅各《中庸》译本与传教士东方主义[J];孔子研究;2008年05期



本文编号:11384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1384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1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