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扩张与文化渗透:《痕迹》中内部殖民的隐秘路径解读
本文关键词:生态扩张与文化渗透:《痕迹》中内部殖民的隐秘路径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露易斯·厄德里克 《痕迹》 生态扩张 后殖民生态批评
【摘要】:《痕迹》是美国印第安女作家露易斯·厄德里克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以后殖民生态批评为理论依托深入分析这部小说,指出《痕迹》揭示了当时的美国政府通过颁布《道斯土地分配法案》消解北美大陆和印第安文化的合法性,进而损毁当地原生生态结构的事实。此外,欧洲定居者借助推广先进文明的名义将当地的印第安人和印第安文化视为愚昧落后的存在,并利用宗教话语实行文化渗透,进而通过生态扩张推进其对美洲大陆的殖民扩张进程。本文最后指出厄德里克在《痕迹》中对欧洲定居者从生态扩张到政治文化扩张的隐秘殖民路径提出抨击,同时也展现了她深刻的生态关怀和种族意识。
【作者单位】: 大连外国语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
【基金】: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美国印第安文化与露易斯·厄德里克小说研究”(项目编号:13CWW039) 2011年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路易斯·厄德里克的生态视野研究”(项目编号:11YJC75200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1.引言露易斯·厄德里克因其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的种族观念和自觉的生态关怀而跻身当代著名族裔作家之列。《痕迹》是厄德里克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最有政治色彩的文学作品”(Stookey,1999:70)。该小说通过纳纳普什和宝琳的叙述描绘了在《道斯土地分配法案》(Daw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新福;张慧荣;;后殖民生态批评述略[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4期
2 毛宣国;;诺思罗普·弗莱的修辞批评理论[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3 方丹;;地域与心域:论“北达科他州系列”中生态扩张对政治文化扩张的推进作用[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赛南;;“种族笑话”的镜子—文本功能——评厄德里克短篇小说《世上最了不起的渔夫》[J];外国文学;2011年06期
2 尤明慧;;从鄂伦春族生产方式的嬗变谈民族主体性意识[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3 唐晓忠;;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生态批评解析[J];当代外国文学;2012年03期
4 陈文益;邹惠玲;;美国当代印第安英语诗歌中的部族认同——以哈娇、欧提斯和荷根为观照[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5 陈文益;邹惠玲;;论美国印第安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创作[J];东方论坛;2013年01期
6 江玉琴;;论后殖民生态批评研究——生态批评的一种新维度[J];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2期
7 房洁;金留存;;荒岛上的“殖民帝国”——《鲁滨孙漂流记》的后殖民生态解读[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8 张雪峰;;国内20年后殖民文学研究述评[J];长春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9 段燕;顾翔;;后殖民生态视域下的新英语文学[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10 张兰;;土地、女人和狗:《耻》的后殖民生态批评解读[J];安康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群;;环境、行为、文化韵味:历史上鄂伦春人和外界的交往[A];文化发展研究2014年第2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华;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美国民族理论与政策评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包英华;蒙古族现代小说社会性别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张成付;从自决到自治:冷战后世界民族分离主义[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4 严庆;从冲突到整合[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冯广林;美国少数人受教育权法律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宋银秋;美国政府强制同化印第安人教育政策的制订与实施(1877-1928)[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宋赛南;根与路:厄德里克的灾难生存书写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8 李乔杨;美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9 张慧荣;后殖民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当代美国印第安英语小说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10 梁立佳;北美易洛魁人与白人文明关系的变迁(1609-1815)[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当智才让;论肯尼迪为何传奇[D];南京大学;2011年
2 宁宇;美国印第安政策与印第安人有限政治权利探讨[D];外交学院;2011年
3 宋政华;格兰特的和平政策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徐一彦;光荣与梦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吕晓莉;试论杰斐逊的西部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顾野;切罗基部落文化转变研究:1791—1838年[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朱丽娟;试论薇拉·凯瑟作品中的印第安情结[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红玉;美国印第安教育法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傅晓玲;20世纪60年代美国印第安土著部落制的复兴[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代影;美国印第安人教育发展历程[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方红;;环境伦理观与社会语境——对比研究《老人与海》与《沙乡年鉴》[J];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04期
2 王立礼;;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读谭恩美的三部作品[J];外国文学;2010年04期
3 王建平;后殖民语境下的美国土著文学——路易丝·厄德里齐的《痕迹》[J];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02期
4 汪堂家;隐喻诠释学:修辞学与哲学的联姻——从利科的隐喻理论谈起[J];哲学研究;2004年09期
5 毛宣国;;纬书的《诗经》阐释与诗学理论[J];中国文学研究;2013年01期
,本文编号:1244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244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