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婚礼的成员》——解读女性成长的孤独

发布时间:2017-12-02 16:12

  本文关键词:《婚礼的成员》——解读女性成长的孤独


  更多相关文章: 成长小说 《婚礼的成员》 女性成长 孤独


【摘要】:《婚礼的成员》是20世纪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一部长篇力作。作为麦卡勒斯的代表作,小说继续以美国南方小镇为背景,把叙述的焦点放在了一位刚满12岁的青少年女性身上,探讨人们的精神隔绝和人性的孤独。基于此,将该小说置身于女性成长小说这一特殊的文学亚类中,从成长环境、成长领路人以及成长仪式三个基本要素出发,通过细读文本,探讨麦氏作品中女性成长的孤独这一主题,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该小说的内涵。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卡森·麦卡勒斯(Carson Mc Cullers,1917—1967)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成就突出的女作家,同时也是美国现代南方作家的代表。麦卡勒斯23岁发表处女作《心是孤独的猎手》(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1940),从此声名远扬。1946年,麦卡勒斯第三部长篇小说《婚礼的成员》(The Mem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斌;卡森·麦卡勒斯20世纪四十年代小说研究述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太梅;;从走出家庭看西丽的成长[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丁岩;;浅析《金色眼睛的映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3 疏荐;;从哈克贝利·芬到霍顿看美国成长小说的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4 陈红霞;王琼;王燕;;《华女阿五》: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5 邵雅欣;;麦卡勒斯的小说艺术风格之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6 高洋;;抒写现代社会“畸人”的痛苦成长历程——评安德森短篇小说《我是傻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7 霍然;;《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成长主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8 王卫卫;;成长与顿悟——读欧茨的《我带你去那儿》[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9 任晓华;;论《小红马》的成长主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10 陈婷婷;;《破戒》:一部典型的日本成长小说[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海洋;;奇幻小说《坟场之书》之成长主题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海东;异域情调·故国想像·原乡记忆[D];复旦大学;2010年

2 穆重怀;新俄罗斯电影(1991-2008)的时代转型[D];辽宁大学;2011年

3 赵娟;中国近现代教育小说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陈佳冀;中国文学动物叙事的生发和建构[D];上海大学;2011年

5 张军;索尔·贝娄成长小说中引路人的影响作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高小弘;成长如蜕[D];河南大学;2006年

7 王静;人与自然: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生态文学创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齐亚敏;新时期小说中的未成年人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谈凤霞;“人”与“自我”的诗性追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易乐湘;马克·吐温青少年题材小说的多主题透视[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源;《妻子与女儿》中女性成长主题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2 何田颖;论厄普代克“兔子”系列小说的艺术继承与创新[D];烟台大学;2014年

3 徐彬;迪克—“边缘人”形象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4 龚冰洁;霍桑小说的女性意识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5 宋琳;莫马戴《黎明之屋》的成长主题解读[D];郑州大学;2014年

6 王英璐;《婚礼的成员》中主人公内心欲望的后现代主义解读[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7 周晓彤;《心是孤独的猎手》中卡森·麦卡勒斯的协商[D];中南大学;2013年

8 梁慧;空间与焦虑[D];湘潭大学;2014年

9 张寒冰;萨特存在主义视阈下对《伤心咖啡馆之歌》的解读[D];齐齐哈尔大学;2014年

10 周诗婕;论“文革”时期公开出版的知青小说[D];南京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猛;;历史缺席和父性之殇——女性成长小说的先天疼痛[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2期

2 程丽蓉;女性成长故事:两性作家的不同诠释——《遥远的爱》与《虹》、《冲出云围的月亮》比较论[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赫永芳;童年记忆与女性成长[J];平原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翟永明;;成长·性别·父权制——兼论女性成长小说[J];理论与创作;2007年02期

5 申欣欣;;纵情下坠与昂然升腾——从女性反抗姿态看两部女性成长小说[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高小弘;;“家”神话坍塌下的女性成长——试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成长小说中的“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高小弘;;两性视野中女性成长的困境与突围——以20世纪90年代女性成长小说为例[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李若颖;;浅析“80后”文学中的女性成长主题——以《水仙已乘鲤鱼去》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9 尹友;;论女性成长小说中的女性成长——以《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和《水与火的缠绵》为例[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5期

10 申红梅;;从《一去永不回》看两性视野中女性成长的困境与突围[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司晋丽;张晓梅委员:设立女性成长基金[N];人民政协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毛帽;观照女性成长的每个阶段[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专栏撰稿人 张海峰;莫让差异成女性成长障碍[N];新疆日报(汉);2013年

4 记者 江湖;表现女性成长的文学应是健康的阳光写作[N];文艺报;2006年

5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 傅宁;微博:个人独白,还是公共话语[N];中国妇女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惠莲;90年代以来韩中女性成长小说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2 高小弘;成长如蜕[D];河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青;女性成长的悖论:觉醒与回归[D];安徽大学;2012年

2 钱娟;困惑、彷徨与觉醒:女性成长小说视域下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D];安徽大学;2013年

3 侯杰;《狐火:一个少女帮的自白》,,一部女性成长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4 邵翠玲;通过阈限,化蛹成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梅;从女性成长小说元素角度解读《不毛之地》[D];新疆大学;2012年

6 陈洁;丰富的痛苦:1990年代女性成长小说论[D];河北大学;2011年

7 崔美玲;女性成长小说之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8 魏源;《妻子与女儿》中女性成长主题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9 白梅;在成长的路上《金色的耶路撒冷》—部女性成长小说[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胡潇霖;《湖滨饭店》的文类分析:一部女性成长小说[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45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245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0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