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塔格的朝圣意识与思想的旅行
本文关键词:桑塔格的朝圣意识与思想的旅行
更多相关文章: 苏珊·桑塔格 朝圣意识 思想 旅行 “坎普”姿态
【摘要】:美国著名作家苏珊·桑塔格擅长以随笔和小说两类文体展现、搭建其文化、美学与政治思想面貌,而思想游历的广阔性是其写作的主要特点。本文从"朝圣"角度切入揭示桑塔格思想世界中"自我意识诗学"的生成机制、认知动力、主体对话和存在问题,考察她对自我身份的表征和演绎、旅行式思想的组织和呈现、思想旅行的策略和姿态等核心问题的文艺及思想层面的解答,并反思其文化思想的旅行建构在现代性压力应对语境中的价值与缺陷。
【作者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度自主科研项目“历史进程与文学嬗变:苏珊·桑塔格后期跨媒介写作的符号学研究与文学经典的重读及传播”(项目编号:30915013110) 2015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精品工程外语类课题“国际符号学视野中苏珊·桑塔格后期长篇小说、戏剧及电影创作研究”(项目编号:15jsyw-4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2.06
【正文快照】: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1933—2004)是美国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小说作家和公共知识分子,还是一位擅长以散文体展现其文化、美学与政治思想面貌的随笔作家。在她的随笔写作中,跨文化、跨艺术界、跨国别的思想漫步纵横捭阖,非常值得我们梳理和研究。一、“朝圣”:走进桑塔格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军;;伊利莎:“双性”和谐的渴望者——短篇小说《菊花》中“双性同体”思想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2 叶小宝;;追根溯源求本真——也谈the literature of knowledge和the literature of power的翻译[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汪正平;;论库切《凶年记事》中的音乐结构和复调艺术[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郭敏;钱艳平;;彰显抑或放逐:机助语言学习模式中学习者主体性的反思[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年01期
5 顾晓辉;;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商业观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王冬青;;叩问和谐 寻根归属——《潜水鸟》中的生态女性话语之维[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7 刘妍;;月亮代表谁的心——论《金锁记》中的“月亮”意象与女性心理[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8 吴荔;田祥斌;;安吉拉·卡特的颠覆之路——《马戏团之夜》和《沃伊采克》的互文性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朱利华;;意境论对生态文化的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谢龙新;;经典“叙事”概念:外延、内涵及其超越[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志萍;当代新疆文学的性别书写及其文化内涵[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7 吴越民;中美报纸新闻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铮;“照片就是我们”:苏珊·桑塔格的奋斗与悲哀[J];社会观察;2005年03期
2 王秋海;形式与历史的契合——桑塔格对“法西斯主义美学”的批判[J];当代外国文学;2005年03期
3 吴锡平;反抗隐喻的病痛——读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J];出版参考;2005年06期
4 王秋海;桑塔格:"激进"语境下的美国实验派作家[J];外国文学;2005年01期
5 吴锡平;反抗隐喻的病痛——读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J];书屋;2005年01期
6 张昭然;;左派自由主义诔——怀念桑塔格[J];书城;2005年Z1期
7 覃慧宁;;如何揭示被“隐喻”遮蔽的真实——评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J];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02期
8 曾阳萍;;《反对阐释》:苏珊·桑塔格的形式美学宣言[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李碧芳;;试论苏姗·桑塔格对阐释理论的批判[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10 姚君伟;;走进中文世界的苏珊·桑塔格——苏珊·桑塔格在中国的译介[J];新文学史料;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阳萍;;《反对阐释》与后现代主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越;纪念桑塔格[N];深圳商报;2005年
2 书评人 思郁;桑塔格的思想肖像[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3 姚君伟;请桑塔格母子作序[N];中华读书报;2012年
4 张艺;苏珊·桑塔格:站在文化的废墟上感受、书写[N];文艺报;2014年
5 张昭然;谁是苏珊·桑塔格?[N];中国邮政报;2004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张卫华;有多少人爱她就有多少人恨她[N];第一财经日报;2004年
7 张一帆;为公众写作的人[N];经济观察报;2005年
8 覃里雯;苏珊·桑塔格:游荡的母狮[N];经济观察报;2005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 程巍;苏珊·桑塔格:作为驱鬼者的文化批评家![N];社会科学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李凌俊;苏珊·桑塔格作品成阅读热点[N];文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文钢;苏珊·桑塔格批评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王建成;桑塔格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秋海;反对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英;毁灭、建构与超越:苏珊·桑塔格虚构作品中死亡疾病主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柯英;存在主义视阈中的苏珊·桑塔格创作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6 张莉;“沉默”的言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梅丽;作为解放手段的文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周静;新感受力四重奏[D];浙江大学;2011年
9 孙燕;后现代主义与反阐释理论[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峰;苏珊·桑塔格政治活动及评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2 席玮;苏珊·桑塔格关于大众文化的三维思考[D];山东大学;2010年
3 束菲;知识分子桑塔格[D];云南大学;2010年
4 谢云霞;论苏珊·桑塔格的“形式美学”思想[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徐越;追寻理想的自我—对《在美国》中苏珊·桑塔格的自我观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甘丽;桑塔格作品中的美学内涵[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解元勋;桑塔格艺术阐释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陈芬;苏珊·桑塔格批评思想转型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9 魏玉霞;苏珊·桑塔格的批评观及其文化视境[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王菲;苏珊·桑塔格“沉默美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49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249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