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文学伦理学视阈下的《慈悲》女性群像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3 19:04

  本文关键词:文学伦理学视阈下的《慈悲》女性群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学伦理学 女性主义 《慈悲》 女性群像 主体身份


【摘要】:托尼·莫里森用新作《慈悲》表达了她对女性命运的持续关注,作品着力塑造的几个主要女性形象构成男权社会中"边缘""他者"的集体映像。她们在伦理选择的漩涡激流里不期而遇,并因此浸泡于身份认同的焦虑之中苦不堪言。社会认同缺失的大背景使自我认同的诉求破土萌发,女性主体的身份建构过程也随之而来。
【作者单位】: 赤峰学院教育学院;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小说《慈悲》是托尼·莫里森2008年出版的又一力作。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她对于非裔美国人尤其是女性命运的深沉关切仍在持续。作品着力塑造的女性因为先后来到了瓦尔克庄园而具备了构成群属并被定义的可能性。继各自的惨痛遭际之后,她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经苹;;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名利场》中的婚姻爱情伦理观[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2 吴远青;李明明;;《珍妮姑娘》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1期

3 崔潇月;;环境伦理中的身份变化——解读伊恩·麦克尤恩的《蝴蝶》[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8期

4 于美琴;;伦理禁忌的慨叹——论哈代《儿子的否决》[J];池州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袁雪生;;身份逾越后的伦理悲剧——评菲利普·罗斯的《美国牧歌》[J];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03期

6 周艺;;自然和人性的较量——从文学伦理学视角解读《日光》[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1期

7 聂庆娟;;《欲望号街车》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04期

8 刘霞;;《失乐园》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电影文学;2011年22期

9 谭丽华;;霍桑小说中伦理道德悲剧成因分析——以《红字》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岳铁艳;;论西奥多·德莱赛笔下的罗伯达[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新红;莎士比亚戏剧的伦理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夏文静;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小说文学伦理学批评[D];吉林大学;2013年

3 蔡隽;大卫·马梅特戏剧伦理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4 郑斯扬;新时期以来女性写作中的乡土伦理观[D];厦门大学;2014年

5 林宛莹(LIM WOAN YIN);传统的再生:中国文学经典在马来西亚的伦理接受[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刘红卫;哈罗德·品特戏剧伦理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吴志凌;围城内外的变奏[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8 陈学谦;诺贝尔文学奖美国获奖作家作品之环境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杨革新;美国伦理批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林国兵;艺术自律与审美伦理[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领娟;《我的安东尼亚》中的关怀意识[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梁其宝;霍桑美真善圣的伦理诉求[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3 宋菲菲;中国文人写作伦理的表现和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秦丽英;《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弑父主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沙沙;论《红字》中的伦理两难与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关艺yN;伦理选择与道德目标:论奥德修斯的返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淼;拉纳尼姆之梦:论劳伦斯小说《袋鼠》的主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于振飞;《道连·葛雷的画像》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曲晓晨;论麦卡勒斯小说中的双性同体观[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邓岚;论易卜生后期象征剧中的“婚姻结”[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云;;文学与伦理学:文学伦理学批评发展的“自由空间”[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1期

2 ;“第三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讯[J];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2期

3 聂珍钊;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4 乔国强;“文学伦理学批评”之管见[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5 邹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三维指向[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6 陈晨;;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看《紫颜色》中的两性关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1期

7 张杰;刘增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多元主义阐释[J];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05期

8 蔡云艳;;文学伦理学批评:内涵、目的以及范围[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谢素霞;;《押沙龙,押沙龙!》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蔡云艳;;文学伦理学批评:内涵、目的以及范围[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陆耀东;;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几个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邹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实用性与有效性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聂珍钊;;序言:文学伦理学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肖建荣;;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其他批评方法融合理论与实践初探[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成坚;;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当代北爱尔兰文化融合与反思[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尹根德;阮小娟;覃玖英;;文学伦理学视野下的詹姆斯·赖特诗歌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二辑)[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松林;作为方法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N];文艺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郝日虹;文学伦理学批评打破固有思维定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N];文艺报;2008年

4 车凤成;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特征[N];中华读书报;2010年

5 朱宝荣 丁曦妍;面对动物的伦理困惑[N];文艺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清;文学伦理学视阈下《更庄严的大厦》中西蒙的伦理悲剧[D];郑州大学;2015年

2 刘园园;《月照不幸人》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郑州大学;2015年

3 王东晓;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看《沉没之鱼》[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4 殷小翠;《只争朝夕》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5 朱晓亚;福克纳《熊》的文本变迁与文学伦理学解读[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杨舒雅;从文学伦理学角度解读哈金的《等待》[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7 刘洋;《灶神之妻》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8 程宝毛;《押沙龙,,押沙龙!》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青岛大学;2013年

9 王香丹;特瑞·麦克米兰小说《等待梦醒时分》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刘佳;文学伦理学视角下的《垂死的肉身》的伦理主题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497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2497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8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