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走出创伤——《士兵的重负》中的写作疗法

发布时间:2017-12-23 19:43

  本文关键词:走出创伤——《士兵的重负》中的写作疗法 出处:《鸡西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越战小说 战争创伤 写作疗伤 康复


【摘要】:越战老兵蒂姆·奥布莱恩在其小说集《士兵的重负》中延续了创伤的主题,形象地再现了越战老兵的战争创伤。虽然越战已经远去,但奥布莱恩一直在以不同方式书写着越战创伤。通过不断重写创伤之源、描写回国老兵的苦楚以及想象性写作,奥布莱恩实现了讲故事的疗伤效果,并试图通过写作走出战争创伤的阴影。
【作者单位】: 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蒂姆·奥布莱恩,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越战老兵的特殊身份使他在美国文坛占有一席重要位置。“他被国内外批评界誉为最重要的越战小说家,甚至成为“越战小说”的代名词”。[1]他用自己的越战经历描写越战故事,几乎其所有小说都是围绕越战的主题展开。在其作品中,奥布莱恩形象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柳晓;;通过叙事走出创伤——梯姆·奥布莱恩九十年代后创作评析[J];外国文学;2009年05期

2 师彦灵;;再现、记忆、复原——欧美创伤理论研究的三个方面[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凌;;库切与创伤书写[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1期

2 朱亚梅;;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梦与创伤[J];电影文学;2012年23期

3 裴浩星;;创伤理论视阈下马拉默德创作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4 唐荷月;;双重身份,三重创伤——解读《洛丽塔》中女主人公主体意识的丧失与重构[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3年02期

5 李曼曼;汪承平;;生命的救赎:论纳博科夫《微暗的火》创伤叙事[J];湖南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6 董美银;王佳英;;《时时刻刻》中理查德的创伤解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年02期

7 李伟;;未治愈的创伤——解读《达洛卫夫人》中的创伤书写[J];外国文学;2014年01期

8 曹丹丹;;《谈心疗法》中女性成长主题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9 廖延延;;创伤与记忆——西尔维娅·普拉斯诗歌透视[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廖延延;;走出阴影——《金色笔记》中的康复叙述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韦杨艳;;以虚幻构筑越战真实——评《士兵的重负》中的真实与虚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裴浩星;伯纳德·马拉默德作品的苦难主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刘红卫;哈罗德·品特戏剧伦理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周颖;创伤视角下的石黑一雄小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骆祥聪;回忆与构建[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2 李惠珍;创伤叙事:再读《父亲的微笑之光》[D];华侨大学;2011年

3 李小凤;将反战进行到底[D];河南大学;2012年

4 程敏;医务社会工作对创伤患者的干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余映;勇敢的闯头—论《五号屠场》中的创伤与愈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刘连智;从《赫索格》看贝娄的历史哲学思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张丽;论梯姆·奥布莱恩《林中之湖》的互文性[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邹韵;[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陈凌云;创伤与写作疗法—《玛丽·巴顿》和《南方与北方》中盖斯凯尔夫人的创伤[D];郑州大学;2013年

10 吴立蕊;阿兰达蒂·洛伊《微物之神》的创伤叙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柳晓;蒋缅,

本文编号:1325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325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4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