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他们的叙述——从《亲爱的生活》中男性人物的叙事特征看门罗的思想转变
本文关键词:关于他们的叙述——从《亲爱的生活》中男性人物的叙事特征看门罗的思想转变 出处:《当代外语研究》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男性人物 《亲爱的生活》 地位 声音 功能 视角
【摘要】:门罗的小说主要关注的是女性,所以她最新出版的短篇小说集《亲爱的生活》仍然重点着墨于女性角色,但小说中的男性人物跨越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过着自己"亲爱的生活"。通过详析这部小说集里形形色色的男性人物,本研究认为门罗晚年的叙事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激进,她给予了男性人物一些正面的描述,再现了生活的本真。在叙事手法上,门罗通过边缘化的地位、含糊的声音、从属的功能和被动的视角来展示男人们"亲爱的生活",但在含糊、被动、边缘化和从属的程度上略微降低,从而真正展示出"亲爱的生活"的本质——"简单地生活"。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基金】: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985创新项目“后经典叙事学视角下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中的男性人物研究”(编号WF1171140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1.074
【正文快照】: 熟悉艾丽丝·门罗作品的人都知道,女性是她识自然也很真实地体现在了她的小说文本里。那笔下的主要描述对象。从一开始,她就写“女孩和女么,门罗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展现自己对于男性角色人们的生活”,故事里的主人公几乎清一色地全是女的新认识的呢?要了解这一点,首先了解一下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周怡;;自我的呈现与超越——评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脸》[J];外国文学;2011年01期
2 爱丽丝·门罗;斯蒂劳·阿斯伯格;吴永熹;江楠;柏琳;;爱丽丝·门罗:在她自己的文字里[J];名作欣赏;2014年01期
3 刘秀杰,何淼波;艾丽丝·蒙罗小说中的叙事结构[J];求是学刊;2001年04期
4 马爱华;《姑娘与女士的生活》中女主人公的阳刚与阴柔[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芳;;近三十年来国内外艾丽丝·门罗研究述评[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2 聂颖;王湛;;《乌云背后的幸福线》中个人价值实现研究[J];电影文学;2014年19期
3 朱宾忠;杨文慧;;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艺术特色论[J];长江学术;2014年04期
4 李小莉;;阅读爱情——爱丽丝·蒙罗《荨麻子》的主题解读[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5 江艳华;贾梦姗;;微妙玄通:《逃离》的文体分析[J];山花;2012年10期
6 于洪颖;贾梦姗;;“短篇女王”艾丽丝·门罗的苏格兰情结[J];山花;2012年12期
7 杨宁;;生存空间中女性[J];青年作家;2014年14期
8 陈捚;;《空间》与爱丽丝·芒罗的女性写作观[J];青年文学家;2014年35期
9 唐瑛;;艾莉丝·门罗《匆匆》的叙事策略及主题探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怡;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的加拿大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艳;中国九十年代以来的小说叙事批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唐洁;格雷马斯叙事学理论在童话创作中的运用[D];河海大学;2007年
3 宫萍;身份问题对艾丽丝·门罗文学创作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9年
4 蒋瑛;《逃离》主题的认知诗学循迹[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罗素容;《逃离》的结构主义叙事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周智勤;艾丽丝·门罗小说中男性形象对女性意识成长的作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宣啸;对艾丽丝·门罗《适合》及《爱的进程》的功能文体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孟德慧;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姑娘们和女人们的生活》与《逃离》中的逃离历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9 刘静;艾丽丝·门罗的写作艺术一试论门罗作品《逃离》中对于经典作家的传承与创新[D];安徽大学;2014年
10 于明月;艾丽丝·门罗作品的主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帷谷;;门罗宣言的性质和作用[J];学术月刊;1963年03期
2 祝立明;试论门罗宣言的性质与作用[J];世界历史;1981年05期
3 丁少伦;;一种试图走向“科学”的美学——托马斯·门罗美学思想述要[J];理论学刊;1990年01期
4 张世均;;评詹姆斯·门罗[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5 周福全;“兰草风格”音乐之父──比尔·门罗[J];世界文化;1998年01期
6 西门媚;;门罗获奖能改变什么[J];现代青年(细节版);2013年11期
7 艾玛;;探访诺奖得主的“门罗书店”[J];中国校园文学;2013年23期
8 赵庆庆;;像海狸一样勤奋和坚守——门罗漫记[J];西部;2014年01期
9 谢文雄;;门罗与中国[J];文化交流;2014年01期
10 陈晓明;;于细微处见小说艺术——略谈门罗小说集《逃离》[J];群言;2014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春铭;爱丽丝·门罗:从小镇走向诺奖[N];中国教育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吴小曼;门罗的力量[N];华夏时报;2013年
3 姜伯静;门罗获诺奖的启示[N];人民公安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李婧璇 编译;门罗:得到掌声好过被嘘下台[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5 顾文豪;门罗的精准仿若利刃[N];中国经营报;2013年
6 ;爱丽丝·门罗:人类的关系和心理之谜,就是文学的本质[N];文学报;2013年
7 ;门罗在中国[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8 撰稿 本报记者 傅小平;门罗:与写作有关的“秘密”[N];文学报;2013年
9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译 郑龙;门罗小说:一种内心的向往[N];中国艺术报;2013年
10 江苏省沭阳县 孙仲;门罗作品不赶工是理性选择[N];中华读书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宫萍;身份问题对艾丽丝·门罗文学创作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9年
2 蒋小龙;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叙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刘静;艾丽丝·门罗的写作艺术一试论门罗作品《逃离》中对于经典作家的传承与创新[D];安徽大学;2014年
4 于明月;艾丽丝·门罗作品的主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鄢菁萍;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女性形象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6 周智勤;艾丽丝·门罗小说中男性形象对女性意识成长的作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宣啸;对艾丽丝·门罗《适合》及《爱的进程》的功能文体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吕鹏飞;门罗主义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9 刘小梅;爱丽丝·门罗作品的南安大略哥特风格[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10 侯蒙蒙;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艾丽丝·门罗的《逃离》[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325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332530.html